卷地起风沙。夕日寒空噪晚鸦。课罢归来无意趣,煎茶。
烟袅先生两鬓华。
兄弟隔天涯。乱后争知尚有家。一纸书来无计说。
桑麻。郡有青门可种瓜。
渐觉宵寒恻恻生。空斋独坐倍凄清。枉教灯火向人明。
霜鬓为言三载苦,病躯要与百忧争。岁阑风雪更无情。
卷地风来尘漠漠,管弦声送斜阳。回肠荡气转凄凉。
百忧抽乱绪,两鬓点繁霜。
城郭人民随世改,马龙车水相将。古都又是一沧桑。
为谁归去晚,犹自立苍茫。
山光薄暮欲沈烟。月影似弓弯。伤心何限,赤栏桥畔,碧瓦楼前。
严妆和泪无人见,彊理旧眉残。纵翻新谱,不描新月,不画春山。
年年至日,为客休言苦。烟雾古城中,甚心情、填词觅句。
流光逝水,又到岁时,残风不住。云拥絮。况是天将暮。
城西一带,十载径行处。无计认青山,蝶翻飞、柳花飘舞。
乾坤上下,一片白茫茫,琼铺路,银装树。送我还城去。
不是销魂是断魂。漫流双泪说离分。更无巫峡堪行雨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
情脉脉,忆真真。危阑几度凭残曛。可怜极目高城外,只有西山倚暮云。
九陌无尘静市声。红楼一角燕双轻。长条雨后留残照,飞絮风前并落英。
谁识我,此间行。临流羞见鬓星星。可怜惟有河边树,曾伴先生客旧京。
但得无风即好天。缊袍犹自著吴绵。花飞絮舞近春阑。
庵结千峰人世外,草深一丈法堂前。衲僧未敢认衰残。
一梦钧天只惘然。日欢新恨自萦牵。试沿流水寻芳草,但得无风即好天。
怜此日。忆从前。为云为雨更为烟。朱楼碧瓦今犹在,犹在残霞落日边。
极目西山返照中。离离三十六离宫。觚棱金爵郁巃嵷。
翠辇不来人世改,凤箫声断玉楼空。上林花似旧时红。
高树呜蝉取次稀。新凉已解袭罗衣。一天云散惟凝碧,九陌晴初尚有泥。
花澹澹,柳凄凄。后期无奈是佳期。今宵十二阑干外。
已是秋风更莫疑。
阶下寒蛩澈夜啼。坐看窗影月西移。早知不得到辽西。
新梦纵教同昨梦。后期无奈是佳期。高鬟亸尽翠眉低。
病沈新来真个病,不堪带眼频移。薄寒欺杀旧罗衣。
清秋思见月,久雨不闻雷。
惟有秋娘眉样好,弯弯那更低低。佳期纵后是佳期。
乘风来过我,缥缈载云旗。
秋势来渠高。菡萏红香一半销。独向会贤堂下过,条条。
犹见垂杨斗舞腰。
心绪漫如潮。爨下琴材尾欲焦。栉枥横担无分在,飘飘。
白袷风吹过小桥。
老去从教壮志灰。那堪中岁已长悲。篆香不断凉先到,蜡泪成堆梦未回。
星历落,雾霏微。遥山新月俱如眉。寒花无数西风里,抱得秋情说向谁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