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风吹冷碧桃花。尘心枉自嗟。合欢衾外即天涯。
谁教归兴赊。
寻故步,趁丹霞。仙山路未差。愿持鸦觜种胡麻。从今休忆家。
暮笳吹送江南怨,远信模糊。噩梦踟蹰。烽火连天照海虞。
旧家门馆知何似,断柳啼乌。破瓦奔狐。留得东阳子姓无。
檀郎歌管凄凉曲,叹息清门。月冷烟昏。一霎昆明劫后尘。
世间何限伤心事,漫说真真。早岁离魂。免得思家积泪痕。
左芬书问经年断,南雁飘零。又说吴兴。日夜风传唳鹤声。
昔年避乱栖湖溇,烟水凄清。今日伶仃。可许荒湾寄此生。
篆烟沈,灯炷落。愁掩夜寒帘幕。天黯澹,路冥迷,征人何日归。
唤春回,春未醒。谁念玉梅香冷。残岁逼,暮云深,休听元鹤吟。
燕子闻长叹。甚匆匆、廿年安宅,梦缘能短。曾是琴尊游息地,苦被啼莺催散。
且休说、仙源深浅。洞口云来迷处所,悔当时、只作寻常看。
枉回首、画栏畔。
嫣红姹紫闲栽遍,到而今亭台易主,旧欢空恋。从此春风无路入,那见小桃人面。
更谁与、金荃歌按。可惜好花如好婢,向人家、看卖牙郎绢。
重为汝、泪痕溅。
往事过驹隙,末路寄蜗庐。不知箪食瓢饮,陋巷较何如。
小植红桃绿柳,闲缚茅篱竹栅,幽梦蝶蘧蘧。朱绂者谁子,门外已过车。
邺侯井,徐稚榻,子云居。翩然舍去聊可,著论拟潜夫。
昔日天花弹指,今日缁尘满眼。香界久榛芜,我有数椽庇,犹足傲文殊。
仙侣何因证旧欢。素屏凉影有无间。三生石泐情长在,半萼灯孤夜未阑。
蛩语寂,鹤声闲。片云从此谢尘寰。凭谁访我栖真地,黄叶萧萧玉笥山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