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树遮山有态,白云过水无心。一窗半开半掩,四月乍雨乍晴。
黄叶疏疏门巷,寒风淅淅蒹葭。人在小楼隐几,夕阳忽度昏雅。
桃华一丛为佳,柳树几行足矣。行乐不务其多,人心自不知止。
小阁凭阑莞尔,匡床拥被陶然。夜半人声何处,芦华隔浦渔船。
一点两点村火,三声四声渔歌。半生得趣不少,百年好景无多。
山人别无妄念,三余两饭便足。穜成百树梅华,此是穷奢极欲。
靠山一亩穜竹,近水两畦栽华。客至莫愁下箸,二十七穜菜鲑。
平沙漠漠两岸,流水弯弯几村。兴至便呼叶渡,归来不掩柴门。
临水閒心便远,见山尘虑都消。此间益者三友,一琴一卷一瓢。
风来柳线转媚,雨过桃华更妍。著履绕堤散步,自言不减神仙。
山人作何功课,终日对山不语。问我此意何如,白云自来自去。
赤日堕于西隅,白月升于东牖。我趁于此开尊,佩得金印如斗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