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山苦雾里,冲晓度前溪。定是柴桑老,来寻陆鍊师。
谁复餐霞客,天籁吹参差。泉妥岩崖白,云生梁栋迟。
若忆辽东鹤,似听淮南鸡。西邻约惠远,同采此中薇。
山行积石路逶迤,村径成门逐处移。一点炊烟生虎穴,四来暝色到牛衣。
畏人沙鸟飞南陇,傍母山猿恋北枝。雁塔崔嵬临画峤,墨云霮䨴起方池。
髯秦昔别留奇画,病可虽亡馀好诗。羊祜不如铜雀妓,蔡邕尚有虎贲儿。
开颜欲效东篱醉,真隐惭无谷口姿。安得膏腴盈二顷,雍雍唤取共扶犁。
平生丘壑心,祇园多幽趣。杖藜过悬崖,投足澄百虑。
涓涓一滴泉,湛湛三危露。渊源自曹溪,甘腴胜牛乳。
诸峰罗孙宁,一一尊鼻祖。法筵碧眼人,家世本鄠杜。
紫枢与黄閤,去天才尺五。不为世网婴,粲可叶心素。
绳床作禅定,大音响韶濩。应梦先补陀,祝发得玉斧。
我来心眼明,意气谐律吕。金地雨曼殊,天香绕巾屦。
明当整归鞍,天末蜚鸿度。
若人韵凝远,天资复敦厖。萧然出尘表,幽寺听逢逢。
剑峰极天净,悬瀑声舂撞。心猿久调御,业白莹明缸。
残河横晓钵,霁雾起寒窗。禅馀觅佳句,鼎鼐笔能扛。
我来孟冬月,望履尘心降。世纷剧羊负,是身如帝江。
愿借三峡水,一滋陇头泷。永办桑门服,犹堪追老庞。
力田胜巧宦,燕息自超然。懒觑竹素书,俯仰丘壑间。
时时过祇园,亦复舞胎仙。偶然得欢趣,举觞望青天。
六凿自无竞,歘见象帝先。羲皇隔晨炊,坐见淳风还。
磨蚁不少留,鼎鼎遂百年。但得会心侣,相对两忘言。
夕霏催节往,槁叶径辞风。力疾招秦叔,望山扶老筇。
泄云为卿霭,牵余来鹫峰。中有庞眉老,常持半圣弓。
一席跨牛地,诛茅期此同。虚怀包朗月,意表得诗翁。
远志是小草,慎在出处中。公莫厌苦相,岁晏长相从。
争端起儒墨,春蚓兼秋蛇。笔研真浅事,专门自名家。
但有香积饭,不妨薰毗耶。温风媚高柳,招客整还斜。
欧峰压半天,阶除转晴日。落硙多雪芽,香草皆碧苾。
嗣公释门老,眈眈虎而翼。我欲往叩之,藤萝迷石室。
堂堂一舒翁,道价融壑上。烟霞断尘缘,那复知苦相。
会将超诸缘,夺我事理障。莫言霜满颐,矍铄一何壮。
之子远行迈,眷言款松门。云物起离色,况乃闻清猿。
颇云吴会去,饱参南山禅。南山燕颔郎,气敌千人军。
要当理断履,过我艺兰荪。
阴岑不造天,憩此老觳觫。辍耕垄上来,投闲慰心曲。
养牲奉严禋,盖用茧栗犊。莫起陆沈悲,焉知果非福。
伊昔宅关辅,门闾萃冠盖。停杯邀明月,意气殊蔼蔼。
春风堕江城,蒐狝颜鬓改。粪除二亩地,羊裘力薪采。
矫首望舒圆,何由赏心在。烟村杂箫鼓,丛祠响竽籁。
谁能伴儿嬉,颇复偿睡债。初惊釜鸣雷,遽作涛捣海。
非关骨相屯,长闲荷真宰。吾生计已决,无劳问蓍蔡。
渡江送行人,我行亦清兴。草木春路赊,斜斜复整整。
独造此宝坊,深稳庭宇静。复阁衬烟霞,疏林泄钟磬。
残僧涩对人,短童工汲井。杖屦若能神,迥知兹游胜。
楹间盘硬语,怪底光炯炯。追还曾高风,熟复发深省。
来归十阳秋,足不践斯境。猿鹤情未忘,拾松来煮茗。
绕屋阴扶疏,空阶藓文皱。怀人殊未来,安得倾盖旧。
好鸟政相呼,吟蛩俄应候。夜梦嵇阮辈,醉乡须少留。
莫踏肥马尘,我自贫马瘦。
水部有耳孙,湖海胸中浩。小陆复何人,相逢岁亦早。
并游苏黄门,我曹不容扫。梧桐生朝阳,要须闻鸣鸟。
云中遣冯唐,据鞍未渠老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