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为知己,同袍若比邻。出门去亦易,只愁加一身。
君意不在书,著书为谁子。安得东南风,吹君渡湘水。
自从智者去,宝珠曾游此。今日无念来,添一故事矣。
八月离长安,二月返乡社。衔泥双燕儿,依旧帘拢下。
二月返乡社,四月即长道。儿童隘巷观,高士隔溪笑。
辛苦老鱼轩,廿年同道路。今日白杨村,乡留我独去。
钓竿拂晓霜,衣薄芦花絮。一亩不籍官,也被官差去。
骏马红丝络,幞头金蟒装。儿童拦路语,道是赛牛王。
巷识回车迹,桥留斩袂痕。此中多侠鬼,且莫绣平原。
禁方药帙满床头,双挟青鬟坐小楼。疾疾愁愁三日雨,昏昏滑滑一年秋。
涌金门外柳条丝,岳有新祠白有碑。一句叮咛君记取,西陵莫作小苏诗。
山上清波水上尘,钱时花月宋时春。看官不识杭州语,只道相逢有北人。
一络香风十里堤,万株杨柳著行齐。苏州浪得佳名字,试把湖山共品题。
兰舟系处一骢嘶,个是桃蹊个柳蹊。山色湖光判断尽,只留花草待标题。
歌舞丛中可度身,六桥随处嗅香尘。西家有个如花女,可得将来有远人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