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帻峨峨云簇。秾艳红于霜木。渲染锦翰黄绿。端立众花中独。
似铁心肠攒束。不是软脂娇縠。却也愁多如斛。团成百曲千曲。
睡起海棠慵,斗蹙双蛾晕。浑懒启朱唇,反怪君王问。
停进荔枝浆,尚困梨花酝。歌曲歇霓裳,多少闲愁恨。
罗袂护春寒,小立屏山畔。出水玉芙蓉,一段巫云现。
娇倩侍儿护,皓腕横金钏。女伴见犹怜,披与轻绡茜。
暮雨银河洗,微凉绣幕招。月钩金挂翠云绡。正是新秋第一、好良宵。
扇懒流萤扑,香残宝鸭烧。倚楼何处学吹箫。闲看一庭花影、上林梢。
绕堤荷盖田田立。万丛绿里娇红出。朝露染花肤。搴花罗袂濡。
牵牛花数点。掩映秋容淡。小立六桥西。水痕岚翠低。
被池难熨夜寒生。梦初醒。小窗明。看月开门、正待下阶庭。
吹下满天杨柳絮,黏翠袖,冷无声。
晓来不怕剪风轻。卷纱棂。拓银屏。极目远山、遮却几分青。
层叠远山全不见,惟一抹、白云横。
韶华暗徙。爆竹声声里。守到烛花成片,留不住,年如水。
闺房占吉利。金钱罗玉几。岁岁年年如愿,团圞夜、总欢喜。
嘈嘈切切。多少闲愁说。不管愁人肠百结。一夜小楼听彻。
声声梦断西窗。奈何秋夜偏长。推枕揽衣起坐,床前明月如霜。
千回百折。顿悲来满臆,甚于针刺。酸上心头,泪下襟头,寸肠浑似梭织。
愁时怕把啼痕揾,越揾住、越和愁结。算生来、瘦骨柔魂,禁得几番悽恻。
懊恼邻家儿女,话黄昏妮妮,添助萧瑟。倚枕摩挲,梦又惊残,欲睡何曾睡得。
深宵万种柔情绪,只一点、夜灯知悉。道无人、说与愁思,量取画裙宽窄。
金碎明霞散,脂红落日悬。晚来乡思蓦悠然。遥想当楼残照、小窗间。
渔梦醒残月,江村起曙烟。晓来乡思蓦悠然。雁度晴空只少、素书传。
轻离别。一枝聊借身如叶。身如叶。寸眉双锁,寸肠千摺。
夜窗虚幌明如雪。羁人怕见天边月。天边月。举头谁共,大江澜叠。
虫声雁声。砧清笛清。唤回幽梦无成。数三更四更。
愁形病形。花零絮零。翠裙斜倚银屏。怕新寒暮生。
秋悽悽。秋声秋声酸心脾。酸心脾。藓阶蛩絮,枫岸乌啼。
月盈南浦花东篱。玉箫金管谁家吹。谁家吹。画堂春夜,忽忆当时。
明驼疾。咸阳古道西风急。西风急。连天衰草,四无人迹。
解鞍下骑聊休息。拥裘闲话家山隔。家山隔。天涯梦见,翠楼春色。
画眉才了临妆镜。一枝斜飐生娇韵。倦压鬓云偏。呼鬟整翠钿。
夜香烧月下。细步吹兰麝。卸向枕函旁。凉宵梦也香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