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叠楼台对夕晖,偶然借此息乌衣。教雏学话呢喃苦,谋食归巢饮啄微。
自笑处堂原计拙,何如振羽任天飞。东风半卷湘帘意,去住明年早见几。
小范终身拜晏公,只因荐剡在途穷。后生敢拟前贤乐,大匠能虚国事衷。
想到夜阑搜万卷,定将秋水洗双瞳。标蓝八字分明记,一度披看一泪红。
珠光剑气总堪珍,剑匣珠胎贵养真。花欲芳菲先敛萼,月将圆满自无尘。
读书岂仅科名计,阅世徐看意气驯。九十韶华驹过隙,少年休负艳阳春。
秦淮几度苦相寻,见后离情怅又深。千古文章多涕泪,两人心迹在苔岑。
我仍豹隐含神雾,君定莺迁到上林。咏罢霓裳应转忆,江乡尚有爨馀琴。
太平何用刘蕡策,错比刘蕡更惘然。久病本如疲乏马,不耕况是下中田。
重修破网鱼终羡,再补荒天月定圆。寄语仲连休念我,梅花三径近安眠。
十年使节一身轻,朔吹重催万里行。何日中华相司马,几人碧海掣长鲸。
堤防自尽累臣力,功栗还劳史氏评。回首南云天似画,梦魂飞过受降城。
明州烽火望连天,喜接鱼书又怅然。春雨已愁三月梦,故人况住万营边。
狂澜东海回何日,芳草西湖忆昔年。我辈匡时苦无策,蓬蒿栖息老鸢肩。
一望澄江似战场,西风肃杀雨凄凉。田园将熟无人管,屋舍全空避寇忙。
千里镜中窥日月,六轮船上馈牛羊。此身未是辽东鹤,城郭居民已半荒。
传来风鹤忽如麻,仓猝西行入夜哗。未必婚姻能谷我,那堪衰病更离家。
眼前骨肉还欣聚,身外风尘不暇嗟。见说将军能却敌,全师应向玉关遮。
十年失恃慈颜隔,顾我还从梦里来。犹是幼时欢乐境,浑忘今日死生哀。
荒村舟楫魂何处,游子衣裳线久摧。一掬穷途飘泊泪,无由抛洒向泉台。
糟糠怕忆旧酸辛,草草浮生了夙因。却感随姑来慰我,相悲作客是穷人。
后妻前子虽无隙,破砚残书不疗贫。梦里已知君故鬼,片时相对倍相亲。
萧然琴剑走天涯,王粲登楼暗自嗟。烽火旧痕馀瓦砾,村庄生计复桑麻。
风寒水弱潮无信,木落山空暮有鸦。不为离乡情绪恶,频搔短鬓感年华。
京华十载暂言归,谢屐欣陪坐翠微。似爱阿咸悬犊裤,过誇逸少冠乌衣。
趋凫正喜春风拂,鸣凤偏从客路飞。附尾自知才未逮,临歧拜饯思依依。
归路八千里,离家十七年。登堂扶大母,喜极泪翻涟。
梦里不知别,西窗坐夜谈。醒来差记得,与子说江南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