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年今日复同官,旧约新盟话夜阑。看杏曲江春梦远,乘骢庐阜壮怀宽。
留连莫厌频更烛,真率何妨不整冠。既醉出门成一叹,百年此会亦应难。
此岁年光此夕除,中庭灯火坐更初。儿童烧竹翻嫌俗,闾巷驱傩谩叹渠。
君拜北堂欢寿母,我开南径接新居。旅怀未必台郊苦,酒盏诗篇莫放疏。
他乡重喜故人逢,倾倒何妨酒百钟。南北心情怜契阔,去留踪迹任从容。
时将小至风兼雨,老逐流光秋复冬。明日钱塘又分手,孤舟南去水溶溶。
宴别南宫十六春,那堪世态转头新。饱谙得失几多事,冷看炎凉无限人。
万里还家仍恋主,十年为客颇知津。寒风细雨杭州会,对酒何妨觅句频。
故人霄汉念同年,对酌忘情浙水边。栗里解官□靖节,汉庭奉使识张骞。
雨寒未放梅花早,风急如催木叶颠。莫道无诗浑漫兴,曾驱佳景入新联。
淮阳佐郡忧民切,京国为郎致主难。岁月催人双鬓改,乾坤昭我一心丹。
剑开古匣部牛斗,酒出奇兵战夜寒。四海幸逢尧舜日,莫将心事问渔竿。
叹谈宾主两相忘,休赋蒹葭第几章。廿载交游心似水,一生涵蓄腹如囊。
我居城市犹村落,人在江湖忆庙堂。对酒直须拼一醉,不劳银甲按宫商。
世事茫茫莫确商,相逢敢似聚星堂。多情绿绮更新调,无事青萍敛旧囊。
陇右风烟还入梦,江南水旱合封章。明朝相别须相念,鱼鸟音书遽忍忘。
十年南北叹睽离,曾系停云几度思。往事无凭空对酒,故人相见只题诗。
秋高江汉开双眼,霜入园林失乱枝。记取他时还驻节,不妨终夕话襟期。
夕阳江上系兰舟,今日相逢是旧游。身远江湖仍恋阙,望穷霄汉欲登楼。
胸中老气凭谁识,眼底风光为我留。千古英雄今在否,不须愁对蓼花洲。
柏台深夜赏清酣,红烛光前叹影三。交错莫辞频送酒,赓歌不觉屡投函。
百年天地存吾道,万古江流洗我惭。良会不常人易老,此生宁敢觅朝簪。
忙里光阴何太悭,绊人官事此时殷。心悬魏阙江湖外,梦绕乡关水石间。
廿载病躯犹故态,五陵豪气自红颜。相逢且尽杯中物,共看白云归暮山。
萍水相逢共独光,一尊清话坐更长。旧章不用更新法,今病何须执古方。
万事风涛惊发白,百年行检任雌黄。酒酣大叹出门去,明日满天生夜凉。
霁月光风满柏台,一襟清思为君开。阶前凤尾初抽叶,帘外龙鳞半覆苔。
四面浓云将雨至,数声峦鸟送青来。酒阑还忆十年事,好似庐生梦正回。
福星三月照分司,学士辉光复过之。翰墨林中瞻北斗,风云会里是佳期。
虔州怀古诗逾壮,螺浦生才气独奇。如此好怀如此景,杯行到手莫教迟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