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上桃花红欲烧,山间病老苦无聊。古人有时亦好饮,已醉复醒真似劳。
谁能忘情学枯木,不如隐几看猿猱。攀援上下岂无意,新林落日风??。
当年不佩封侯印,后世谁寻堕泪碑。定远将军岂夸勇,关南常侍最能诗。
故人不解传遗事,五岭犹能识信旗。墓下寂寥无鼓角,秋风独向白杨悲。
同预杨公国士知,延陵应得我题碑。人间已悟黄粱梦,泉下谁寻古剑诗。
邕管已闻图像祭,广源无复纳降旗。水禽山鸟无人意,独解飞鸣不解悲。
苍头已作归来曲,不信全生庾氏碑。疑有史官争立传,终无嗣子与闻诗。
后房已闭千金妓,私庙空收五采旗。闻说诏书优赠典,孤魂应结九泉悲。
腰间新佩临桂章,归著綵衣拜高堂。鸿雁知时自翔翥,骅骝得路方腾骧。
正烦弦歌治疲俗,仰看干羽来降王。憔悴山间老迁客,不能相送出潇湘。
红叶飘萧秋后山,相望止在一溪间。老夫无用方安命,夫子何为蚤闭关。
世事不随歌吹乐,此身略与水云闲。经年不见宁相外,安在区区事往还。
不识南宗与北宗,欲齐得丧已非通。若将直指生为梦,便可偏知色是空。
莫为严周驰诞说,欲轻摩诘作衰翁。古人言句真刍狗,天外秋来有信鸿。
潇湘秋水涨山阿,小驻归舟绿玉波。翰苑主人青眼在,湘南使者荐书多。
庭中紫诏迎纶綍,道上黄花醉叵罗。贱客十年京国梦,恨无羽翼从鸣珂。
古寺穷居岁月移,东冈西崦不相知。从来但识群羊谶,不道亦逢狮子儿。
潇水荤膻从此隔,雪山消息更何疑。明年我过湘西去,问讯山前我为谁。
征南名地蚤相知,老向潇湘看立碑。壮节独驰南峤事,古风不括故山诗。
愁烟半锁黄茅垄,部曲谁寻旧将旗。遥瞩芜江想灵气,孤云落日不胜悲。
浮石山前十里松,逍遥谁在白云中。孔光蚤上三公印,卫武终为百岁翁。
禅客方谈无上道,史官空记太平功。昔年翘馆青衫客,非佛非心江水东。
霜林不障北山青,淮北江南一画屏。草舍久无年少梦,故人犹记咏归亭。
当时皖皖同朝露,不计星星向暮龄。千里相望一驩笑,北风浩浩水泠泠。
湖上逍遥避百愁,年来频向此中休。檐前山势翠相照,床下冰纹清不流。
萦带夕阳移画舸,留连明月卧前洲。高僧会取栖迟意,应有人来怅昔游。
群山驾肩东南倾,平湖照眼正中明。上人置亭倚绝巘,宝云拂树当前楹。
春阳未彻地先暖,秋景欲下风已清。衰才不足道佳景,聊书丛翠为其名。
夭艳迎人意欲迷,不言正是怨深时。愁肠百端不堪续,惆怅年年开向谁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