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心难与有心期,欲说无心已自痴。会得金刚本来性,此人与我合先知。
白发生来何可惊,不求杂食岂须耕。山间一榻无馀事,但看山花枯复荣。
海水浩荡烟苍茫,我欲求渡无舟航。东西路迷何苦渡,楞伽山下秋风凉。
山上白云淡无情,不如山前利与名。水西落日何时尽,二十一万钟磬鸣。
古木巃嵷山径斜,不知使者出山窊。羁禽野兽遥相避,亦有人寻颜阖家。
身世飘摇如断云,此生不复世间尘。能言得丧归诸命,维有东坡王道人。
平生爱闲今幸闲,投老爱山今住山。不复区区同眩事,正当渺渺出人间。
悯悯久同巢幕燕,翩翩今作北归鸿。湘山潇水愁无度,更泊孤舟夜雨中。
孤蓬冲雨出湘西,欲向崖间寄一栖。天外月华如有意,故来相伴宿浯溪。
天边新月一弦生,堂上美人肢体轻。何似君家庭下竹,孤风高节照人清。
扰扰百年何可为,正应静处得忘机。心猿不动无馀境,照见人间是与非。
祁阳县南石燕坡,骤雨乾时燕子多。行李萧疏常畏雨,谁能驻马待滂沱。
峡山山下古招提,丛木犹藏半泐碑。正自会昌多难后,至今龙象绕山悲。
朝来风雪满湘山,顿失群峰上下间。风定雪休归舫稳,江流不动碧潺潺。
莫欺隐几维摩老,不为文殊不设斋。寂寂青山何所有,霜风落叶满空阶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