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篷回风力,移舟维石次。树影散平波,蝉声入古寺。
山人住在瀑布西,早晚看山情自怡。屋下紫芝高一尺,无数春风不受吹。
欲行未行风力柔,吴门挂席夜正幽。秋水半汀鸥梦我,好山两岸月随舟。
几时不见鹿皮翁,回首碧云天自空。记得去秋新月夜,豆花棚下说年丰。
野人耽酒难料理,十日床头作醉狂。偶扶藜杖出门去,庭草风吹一尺长。
宿鸟不移林影静,春旗犹飐晚风虚。城头明月夜如水,江口小舟人打鱼。
挂帆半夜受天风,白帻高歌海月中。千古閒情谁领略,一杯今与使君同。
眼中爱竹只数根,他时留取双文樽。除却酒徒与渔父,春风长日不开门。
两山夹湖当城隅,何人能过清风庐。黄叶抱霜蟪蛄老,野夫闭门穷著书。
江上睡鸭烟草肥,江南白苧催换衣。雨声四月不知暑,过尽樱桃人未归。
半江黄叶飞晴雨,万里长天坐短艘。村酒瓦瓶呼渡急,石门山月去人高。
斗酒长歌对夕曛,相思无那隔重云。夜来梦到西湖路,白石滩头鹤是君。
十里飞花送酒卮,六桥儿女蹋春词。无人会得渔翁意,独立晴湖照影时。
欲晴未晴云日黄,美人不来心独伤。漫倚东风数春事,桃花梨花飞过墙。
几点冰花尚未消,一枝鹤膝冻翘翘。夜来梦到相寻处,野水斜通白木桥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