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立修篁似戟枝,墨君留影故僛僛。房山秪忆巴山夜,及见官奴把烛时。
李公求识少陵面,未闻草堂三日留。看君用意古人上,却愧无言与献酬。
鹤台道民掩柴扃,雁门才子宿寒厅。恰有金华一樽酒,且置茅家双玉瓶。
巡官畏虎盛前呵,惊动燕山萨照磨。剪烛对床诗未稳,从渠醉尉问谁何。
物华年鬓两骎骎,忆别何堪动此心。乔木万株天一握,菌巢独自看秋阴。
高情常爱白云多,云为漫山雨注河。野人宁知御史雨,秪见石田苏晚禾。
走送蒲衣庵外路,归时望见赤山湖。林子求看换鹅帖,胡郎传送捕鱼图。
内台最近燕南幕,博士台郎有此除。山泽何当大人赋,寄声多谢马相如。
子晋新宫倚太霞,绕湖烟火万人家。观台一面无人处,日出烟消都是花。
四明狂客已乘云,海内文章有二君。可惜戴华刘伯寿,只今零落凤凰群。
两丛小竹南窗下,露叶风枝共秋夕。月明见影忽自笑,移得王淮凤翔壁。
两株苍柏如蓬首,皮毛剥落心不朽。曾见春风春雨来,相看唤作忘年友。
忆共能书蔡少霞,良常洞口看桃花。人间诗酒耽迷了,三百年来不到家。
铁山曾照铁衣寒,南渡功名有足观。不见元丰全盛日,钱镠孙子已黄冠。
壶浆相饷过溪东,缟袂青裙笑语中。何必桃源寻旧路,太平閒作祝鸡翁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