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发方良矶,莫宿白水湾。宽作一月程,须见江南山。
栈羊割肥红,社瓮拨浓绿。再拜为亲寿,起舞自作曲。
闭门静观心,踵息閟天和。从渠江头人,尺水一丈波。
我曾到梅坞,正自画不如。是处有风月,君无怀故居。
两峰双涧水,万古一篇诗。玉局竟仙去,空山无此碑。
吴牛三十角,久与牧相忘。忽忆淮南路,春风满柘冈。
权郎笔墨禅,往者屡参请。斯人骨已朽,妙处一笑领。
帘幕垂垂燕子风,宫花春尽翠阴浓。日长禁直文书静,宝爇时时一拆封。
满面宫妆淡淡黄,绛纱封蜡贮幽香。遥怜未识春消息,乞与一枝教断肠。
仇池诗中识焦坑,风味官焙可抗行。钻馀权倖亦及我,十辈走前公试烹。
霜净波平水落湾,我行正在画图间。帘钩不用怕风日,且看江南江北山。
说河不救痴儿渴,砥柱乃障颓波流。庾公楼中三昧手,何时归侍殿西头。
霜馀江北山如画,岁晚家乡稻作京。万里公方黄鹄举,扁舟我自白鸥盟。
今朝放缆好天色,过午忽作打头风。却望江州才十里,我船且系芦花中。
庐山突兀上霄汉,使君豪气与相酬。庐山虽好不足恋,归矣当为苍生谋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