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子宦不达,四海漫声名。有弟极磊落,气宇和而清。
三冬文史足,十年书剑成。出言见瑰颖,府库森五兵。
于身则已拙,泛如池中萍。轻肥置度外,辛苦抱遗经。
乃知佳子弟,必由贤父兄。念子初来时,我方疾病撄。
相从四寒暑,所历不可听。昏昏醉梦里,得君时一醒。
拥炉共残火,软语当杯铛。君亦不我厌,为我双眼青。
勿云躯干小,气吞横海鲸。悬榻念文举,开径忆渊明。
二子风流远,感君兄弟情。穷通有时节,此士尔勿轻。
西风吹禾黍,落日在陋巷。杖藜访新冬,霜树眇空旷。
人烟村舍西,行旅古原上。晚山晴更好,秀色常在望。
居闲得真趣,日欲就疏放。岂惟憎俗徒,庶自免嘲谤。
东邻酒初熟,清香乱盆盎。径须骑墙头,挈榼献穷状。
吾生足羁旅,久病非少壮。银杯多羽化,布帆且无恙。
虽非陶潜隐,不负徐邈畅。
五年客符离,端坐受贫病。从来疏出门,今乃懒成性。
官多豪富郎,分明与时竞。取醉不论钱,定无尘生甑。
岂但相娱乐,颇复自贤圣。汪侯虽官居,笑语怯豪横。
折腰众人后,琼林自辉映。背后足官府,眼前谬恭敬。
偷闲过草堂,遣兴眯眼净。虽非醉红裙,清谈却差胜。
秋高数能来,勿厌阻泥泞。
三年读书少馀味,灯火可亲病为祟。谢侯好事怜我穷,时遣双鱼问憔悴。
交情乃似亲骨肉,学行坐越诸公辈。胸中万卷书屈蟠,少日力战登诗坛。
下帷却扫谢俗子,冻吟不管儿号寒。只今食粥已数月,千虑百忧烦笔端。
高才本是栋梁器,苦语终无儒生酸。乐章短句又清绝,陶写万象嘲江山。
江南草木不得闲,问君何为愁肺肝。十年行坐想风采,千里魂梦劳追攀。
我无良田归不得,忍穷气味君应识。囊贮未了岁寒计,学道空愧琳与璧。
交亲零落半鬼录,白日轻去真可惜。终朝拨火煮芦菔,南山之南待君吃。
五年望张子,兀坐四壁空。今晨千里来,如热濯清风。
笑谈不改旧,怜我衰病攻。斯人旧豪气,颇似陈元龙。
只今更省事,终岁两颊红。何知珊瑚树,却倚尘埃中。
晁侯夙所敬,见渠如见公。网罗枝出脚,远逐冥冥鸿。
同会得玉郎,敲门夜相从。殷勤一杯酒,目送西归鸿。
人生少如意,此乐难再逢。君家老季鹰,高韵留吴淞。
风流远孙在,一棹何时东。不嫌道里远,为我略从容。
念昔从诸贤,关汪老耆旧。是事今则无,斯人亦难又。
尔来见公子,却立两公后。不倦以终之,可以为子寿。
君无绮纨气,我有冰雪容。相期五石瓠,共济万里风。
江山秀句在,内子空洞中。还身视尘滓,当有一日功。
秦人彊盛时,百战无逡巡。汉氏失中策,清边烽燧频。
丈夫不任事,女子去和亲。君王为置酒,单于来奉珍。
朝辞汉宫月,暮随胡地尘。鞍马白沙暮,旃裘黄草春。
人生在相合,不论越与秦。但取眼前好,莫言长苦辛。
君看轻薄儿,何殊胡地人。
春风吹茅檐,落日半花柳。馀寒盛气来,佳辰为谁有。
公来但默坐,有味皆可口。端如列鼎食,衣被以醇酒。
烦言不知要,实自费斗薮。南泉山下人,了不计可否。
山柴晚复焰,当为一举手。荒江甚泬寥,此味亦长久。
不嫌薰病眼,重当为公取。
胸中无一毫事,笔下有千斛力。走遍江南江北山,满堂禅和不相识。
雨云揽江色,偃蹇破昏睡。千花闭红紫,妙见一室内。
披衣行夜永,明月在船背。微风过萧瑟,古柳立苍翠。
翛然一蒲团,坚坐觅诗对。我生无南北,所到意趣遂。
孰知十年游,保此清净退。颇念城北人,结友老杉桧。
漫随长铗归,甘作短檠弃。出门万里涂,已驾安得税。
何当持被来,把酒相就醉。
日月老投闲,文字今削迹。便然腰十围,欲吐啄三尺。
颇怀平生友,相就语肝膈。诸江好兄弟,夫子眉最白。
词林三二公,子实门下客。布帆千里来,许我间宾席。
阶庭出兰树,户牖照圭璧。诗如驾高浪,万顷随笔力。
宁为首阳饿,不作嬖奚获。乃知工语言,要是饱糠覈。
茫然李杜坛,未免陈蔡厄。出门观善阵,敛手避勍敌。
澄江摇夜霜,岁晚见沙石。钗头罥蛛丝,即有梁宋役。
士生多艰虞,道远自古昔。相期逍遥游,不计天地窄。
名声了三黜,谈笑供百谪。别君为此言,可当绕朝策。
君不见寒山子,垢面蓬头何所似。戏拈拄杖唤拾公,似是同游国清寺。
又不见维摩老,结习已空无可道。床头谁是散花人,堕地纷纷不须扫。
呜呼妙处虽在不得言,尚有丹青传百年。请公着眼落笔前,令我琢句逃幽禅。
异时净社看白莲,莫忘只今香火缘。
老松搀天四无壁,小庵不劳容一室。野竹入户芭蕉肥,下有无言病摩诘。
文殊妙对亦未真,身如浮云那得亲。惊倒同行问话人,彼上人者何所云。
龙眠好事笔有神,不避世间狐兔群。扫渠胸中千斛尘,多口阿师闻不闻。
何山不堪隐,何家不可居。古来子华门,亦着荷畚夫。
荒田脱积雨,未免供晚租。今日视昨日,但见有不如。
故人劝加餐,老亲怜嗜书。宁知毛锥子,不可一日无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