簿书终岁忙,风雪一日静。闭门近残火,稍觉诸事胜。
平生汗漫游,已负麋鹿性。微官不能归,但见日月竞。
老人去已远,我行复未定。训言实在耳,无因问温凊。
归心止阳翟,悲梦识新郑。大女痴无比,有语多未听。
小女索乳啼,不与穷屋称。想唤添丁来,与汝相和应。
低头坐儿曹,气血安得盛。非无车马心,未忍求捷径。
顾自阻饥寒,畴能免讥评。诸郎何时逢,相作玉树映。
文章有活法,得与前古并。默念智与成,犹能愈吾病。
邻鸡再三鸣,不改风雨晦。束装向前涂,恐与泥潦会。
故人时一来,共此一室内。微言久已绝,苦语或未遂。
子孙甚奇古,却立有馀地。旧从伯氏游,则已闻令季。
斯文倘未远,吾今尽憔悴。相期无何乡,获保清净退。
收身稠人中,着眼世事外。山空倚岩石,雪立老杉桧。
往来相遇难,更自少如意。旦日过城南,把酒公一醉。
生平寡嗜欲,颇愿得少闲。尽读未见书,遍寻云外山。
往来二十年,昔者盟未寒。妻子见驱迫,低头言作官。
朝翻朱墨案,暮对藜藿盘。岂无一亩宫,令汝得少安。
向来栖息地,苔竹奉馀欢。何时二三子,共驾牛车还。
汝实江海人,误令尘土干。旧游在彷佛,欲往当不难。
但去眼界窄,自然心地宽。
空庭下疏箔,乐此树荫美。鸟声相续来,百种皆可喜。
日长少文字,俗事不到耳。开窗略须夜,月露欣瀰瀰。
颇念闲居乐,感叹投笔起。吾家老清源,爱我入骨髓。
还家治场圃,唤我共料理。会同江海去,更欲附船尾。
平生跨款段,不敢废鞭箠。谁云马中龙,一日有万里。
卜邻吾所知,江晁老兄弟。
取骥伏盐车,更欲絷其足。于物未有害,罚汝则已酷。
晁子江海士,老去自窘束。平生万卷书,岂止十年读。
随身几箱箧,一一手自录。初无解衣赠,未免操戈逐。
仲也抱瑚琏,幼亦好奇服。西堂老弘微,与子同轨躅。
过门有江谢,共语喧破屋。弃官吾已懒,覆种子未孰。
逢人强应接,遇事多诟辱。何时把锄头,得止季路宿。
新霜下幽兰,昔在顾眄间。时过理当尔,敢复致一言。
物生无荣贱,悉是君所见。相值有相违,谁能满吾愿。
田园弃荒芜,官居走邮传。误寻文字盟,秣马当百战。
一饭或未饱,逢人足嫌怨。穷于投林猿,窘若巢幕燕。
忍学少年子,羽翼偷绚练。百万买缠头,千金奉娱宴。
愿为匣中玉,不作秋后扇。丈夫重许与,正尔未为倦。
绝粮有不死,酒肉虚健羡。古人马伏波,吾犹识君面。
簿书纠缠人,欲出不自许。老叟环我前,更作附耳语。
脱身上河堤,颇似昼伏鼠。河堤平如掌,下有千岁土。
夕阳敛残照,草木过寒雨。游鱼著钩饵,舟子快新煮。
煮鱼得放饭,尚叹行役苦。江湖平生心,岁月可逆数。
故人书断绝,吾事有去取。归来讨清尊,妙句还一吐。
留侯下邳时,豪气或未除。晚节欲轻举,效在黄石书。
其书本无言,一叹三呜呼。彼公实天人,识此鹓凤雏。
良田有芜秽,令子痛自锄。万事不得已,一身常晏如。
袖手默无语,四方瞻步趋。不知隆准公,果能知子无。
小儿荀彧辈,下及崔浩徒。谓能明子心,此语亦已诬。
不能处其知,正足杀其躯。所恨生已晚,圣门无坦途。
学不尽其才,未免风俗驱。诗书在煨烬,子何不回车。
试问礼之本,更观心地初。
秦人跨九州,欲以传万世。立石名山傍,往往章得意。
至今见遗刻,字体甚雄异。壮哉苍藓文,未改回屈势。
风雨所侵蚀,中有千丈气。严如虬龙蟠,深若铁石利。
馀威到山鬼,谨守敢失坠。汉魏能书人,亦岂可睥睨。
未能识藩篱,何止趁姿媚。初无一日雅,但有三舍避。
文章又奇古,迁雄盖苗裔。观其所称述,肯为尊者讳。
巧言未大失,末乃为俗累。呜呼结绳前,此又谁与记。
君臣共无为,垂拱天下治。春秋纪日月,大易垂彖繫。
嬴氏厌休息,动以衡石计。斯翁变古文,程邈分篆隶。
自此更滋蔓,日以趋简易。驰驱千百年,漫有纸笔费。
谁能罢烦文,尽扫诸天外。此书虽见存,或以少为贵。
持此槁木枝,我亦无甚愧。
爱山不能归,常恐山怪责。终岁在行役,感动头已白。
高秋强僮仆,路过龚掾宅。蒙君开南轩,除我眼界窄。
白波绕青嶂,彷佛见颜色。江上飞来峰,却立对君侧。
萧萧蒲苇丛,不受尘土隔。知君有奇趣,笑我常偪仄。
人生无穷已,得一乃愿百。床头贮美酒,窗下著好客。
请公但默然,岁晚当有获。
平沙远草春未生,万木夜起争悲鸣。秋云欲坠都护垒,急雪暗下屯田营。
胡人却走畏深入,汉家飞将已云集。此时一马直万钱,陇右河湟更供给。
边尘净尽今百年,万马潦倒西风前。天生骏骨例艰阻,是处雕鞍蒙受怜。
君家九幅开新帐,欻见腰袅华堂上。长鞭不用羁络远,雾縠云罗倚惆怅。
高旌袅袅霜露微,苜蓿得雨连山肥。同时战士今不归,曹霸弟子能神奇。
毫端妙处君得之,驽骀往来空尔为。
子行殊未来,我马已再秣。略投故人饭,苦厌从者聒。
长河见舟楫,尚恐尘事夺。风翻蝉急噪,雨漱岸欲脱。
南山已在眼,想望淮水阔。别离古所重,况在交友末。
翩然欲行际,所寄一短褐。路长书来稀,何以慰饥渴。
斯人如玉雪,可爱不可忘。助以濯沧海,亦复閟馀光。
今兹困尘土,更伴众翼翔。时来唤我语,共此一榻凉。
风雨来颊舌,冰霜清肺肠。我老渐窘束,公才方颉颃。
春秋有体制,子盖能文章。要当纂微言,不以近故妨。
粲然东园花,不登葵藿场。
老仆倦日长,羸马困道远。东行数日间,尚欲一再款。
我能喻子意,子亦识我懒。追怀十年游,仅得一笑莞。
时能煮汤饼,更复下茗盌。晁郎本京邑,刘子盖楚产。
江山两秀异,与子日在眼。南风动归兴,感慨毛发短。
相寻倘有日,岁月亦未晚。
公方他山行,我此一室病。拥炉听夜雪,若与风势竞。
萧条中疑休,狼藉久未定。平明望屋瓦,入我眼界净。
所恨子猷远,无复肯乘兴。想当岩壑间,玉立与辉映。
时来有杰句,遂入风雅正。寒威固深避,草木自温凊。
公家鹤氅翁,韵与羲皇并。流风及远孙,笔力如此劲。
雕缋或过眼,惟我乃弗称。新春上河堤,梅柳当历聘。
过从不厌数,荒畴取微径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