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流西望似河源,青嶂凌空万马屯。海上星辰朝帝座,风前箫管下云门。
晴阳弄色来衾枕,飞翠当尊散郁烦。何事东山谢安石,题诗犹忆卧龙村。
羽骑临江夜不喧,龙沙秋色照千门。尊前举扇黄尘远,月下听歌玉树翻。
剑气直看连北斗,使星今喜在南藩。铜驼旧事休追忆,赐履无忘圣主恩。
玄草何如执戟郎,高斋终日坐清凉。燕台乍解双龙剑,汴水重游两鬓霜。
久客岂堪闻落水,故人相见把垂杨。赋才寂寞谁能荐,犹愧含香入建章。
高阁风烟邗水滨,千秋寂寞绮罗尘。綵毫尚入芜城赋,垂柳曾窥帝室春。
陌上放鹰怜野日,尊前冠鹖尽幽人。广陵散后才情少,惊见璚枝发兴新。
丹梯千仞俯重溟,驱传来游剧聚星。山著暮云还并紫,天连高浪故摇青。
潇湘归客怜芳草,吴下才人复此亭。满路风花相伴逐,鸬鹚鸂?起长汀。
扁舟昔日闻吴咏,千里佳期愿不违。开府风流争寂寞,长安前事尚依稀。
明时敢谓轻朱绂,旧隐谁同揽芰衣。君是三旌恩独异,白蘋洲上肯思归。
貂裘堤上早凉轻,河水浑浑欲近城。驱传总如司马倦,裹粮空愧郑庄名。
莫嗟留滞缘封事,政喜中和布乐声。归到汉廷重结袜,故人相见是王生。
关河迢递岂堪论,下马秋风对一尊。作赋屡同扳玉树,倚歌曾共宿麟园。
何求弦管西天落,忽指旌旗上谷翻。留滞周南成潦倒,愧无长策献君门。
木叶谁知楚客愁,省郎三径足淹留。悬灯共照金花夕,倚曲翻惊玉树秋。
不为铅华伤国艳,转因沦落见风流。东篱满把饶相笑,十载长安纵意游。
共促离觞月露前,层城钟漏隔林烟。綵毫暂隐文园酒,水镜今推吏部贤。
草奏想承清燕对,归帆应待便风悬。薄游曾忝曹郎后,鸿雁牵情入楚天。
白玉壶中羽景悬,楼居元自有神仙。坐窥睥睨疏榆外,杯引关山落雁前。
楚客衣裳逢改岁,汉廷烽火入穷边。桑田碧海空愁思,谁解乘鸾向紫烟。
雪后回看霁后山,金银楼殿似堪扳。算缗初隶司农省,执盖曾趋宿卫班。
一水远从天汉下,孤鸿终待上林还。长安柳絮知裁咏,谁念飘零滞抱关。
翩翩双骑立河干,遥望燕山雨后残。行橐已无金错在,路人犹作布衣看。
关城近别偏多思,客路相随祗一官。白发愧吾衰且贱,郗家兄弟在长安。
一自分司出五陵,簿书终日苦相仍。北庭飞挽悬军幕,西岭云霞属野僧。
秪有陆沈供晚岁,莫将箕敛负中兴。迟回正忆桑榆煖,目断黄河十月冰。
入夜风声渐细微,不知塞色上人衣。平连青阁千林暝,愁逐黄云几处飞。
上国烟花仍自媚,天涯芳草待谁归。相逢剧对金尊好,最是阳春此调稀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