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居如坐井,出郭始知春。草色才翻烧,禽声便可人。
远山来逦迤,羸马去逡巡。唤醒三年梦,东华足软尘。
桴鼓远铜笼,前驱列炬红。星芒寒拂地,江影静浮空。
听语渔村近,连航水驿通。不才惭传食,鲑菜足为供。
荡荡唐虞世,区区虱蚁臣。露餐乌攫肉,夜渡马知津。
危栈依山尽,微行到水频。风霜尽蒙犯,庶用答涓尘。
世去重华远,名偕二石存。溪寒清见底,榕老乱垂根。
野色偏宜晚,民居仅似村。曲江人已矣,楚些拟招魂。
南征殊不恶,乐事总相关。马上行思句,舟中卧看山。
尽收烟景去,满载月明还。何往不自得,浩歌天地间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