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雨细。酿作愁滋味。鸳枕半欹人不寐。点滴绿蕉声碎。
当时剪烛窗西。而今月黑云迷。记共海棠深夜,玉阶飞上罗衣。
柳塘残月,水阁明霞,栏杆十二新晴。弄影霏香,东风吹遍园亭。
帘前几番芳讯,勒花梢、燕子寒轻。最怕是,隔红墙弹鹊,缀上金铃。
吟罢焦桐漫抚,向疏棂曲槛,独自闲凭。百五韶华,都教付与啼莺。
催动千林晓色,听数声、画鼓春城。无人会,是搓酥滴露,一种柔情。
小帘疏雨花飞晓。晓飞花雨疏帘小。寒峭觉衾单。单衾觉峭寒。
燕归伤客远。远客伤归燕。愁莫倚高楼。楼高倚莫愁。
青影乱帘旌。点点春星。碧天如水月华明。深院夜凉人乍定,吹坠银屏。
阑外竹声清。半臂纱经。玉阶犹忆那时情。团扇软罗兜不住,茉莉钗横。
薄絮团云,红棉裹雪,制拟圆蟾。见几回睡起,枕痕徐拭,七盘舞倦,香汗微粘。
朱户春闲,绛台昼永,暖玉无暇掩翠奁。看花去,爱女郎代扑,一笑轻拈。
五丝缠胜吴蚕。更熨贴、还将绣样添。漫愁多慵抹,柳眉翠减,酒深羞揾,杏颊朝酣。
浴罢银屏,妆成珠箔,白覆兰胸透茜衫。难忘处,羡芙蓉镜畔,得近纤纤。
细雨和风湿绣帘。春寒初试越罗衫。绿杨影里莺声滑,红杏香中蝶梦酣。
思往事,忆江南。翠屏银烛黛蛾纤。而今冷梦闲窗夜,明月无情堕画檐。
麝炉烟乱。烛影瓶花短。鱼雁不来消息断。寂寞锦屏人远。
任他女伴嬉游。一春常掩高楼。除却雕梁燕子,无人解得春愁。
小院浓阴绿更幽。鹧鸪声里夕阳收。枣花微雨酿成秋。
凉月玉箫怀旧梦,东风池草惹新愁。一春心事倚高楼。
看点点、林梢初透。倚竹无言,暗香盈袖。水远天长,素心独抱向谁剖。
粉融脂溜。才过却、烧灯后。望断陇头云,镇寂寞、双蛾频皱。
记否。共巡檐索句,手撚一枝还嗅。江城玉笛,翻吹出、关山杨柳。
早又是、淡月疏帘,照清影、和人俱瘦。纵笔吐江花,难写春风如旧。
年时女伴年时院。迎风斗巧夸针线。拜罢烛花明。罗衣香暗生。
事随流水去。此恨凭谁语。凉动画屏秋。黄昏月一钩。
绣帘垂,朱户静,庭午柳阴直。阶下榴花,独自忍攀摘。
那堪艾虎悬丝,鬓绒贴胜。空凝望、海天空阔。
总休说。犹记葵扇题诗,钗映越罗雪。拈枝流光,眉翠总成结。
负他两度熏风,几番梅雨,想怀抱、也应非昔。
云鬟玉貌小庭深。闲却紫琼琴。春纤乍露,银毫未落,几度沉吟。
井梧搅得西风碎,清露滴罗襟。三分月色,半痕烟影,一点秋心。
梨云缥缈,东风料峭,寒恋绣衾重。庭院游丝,池塘芳草,句惹一春中。
锦屏昼永无聊甚,鸳枕乍朦胧。莫打黄莺,随他蝴蝶,飞入杏花丛。
玉梅未落,早东风作弄,浴茧时节。衣卸湖棉犹道暖,直似残春无别。
柳眼全舒,蕉心欲展,芳草连天末。阑干凝望,玉兰开遍如雪。
犹记昔日东墙,海棠娇倚,半被轻寒勒。最是黄昏疏雨过,掩映晶帘明月。
摘粉香清,煎酥色腻,庭下曾攀折。绿窗人远,此情还共谁说。
秋萧瑟。黄昏独坐窗儿黑。窗儿黑。风风雨雨,怎生眠得。
鱼沉雁杳关山隔。故园又近茱萸节。茱萸节。远书不至,灯花空结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