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郊尉溧阳,曹务缘诗废。徘徊金濑傍,府以假尉代。
一生坐诗穷,酸寒见馀态。邢君世业儒,才猷乃十倍。
吏隐黄绶间,诗亦性所爱。羸骖京岘游,古锦奚奴佩。
扣门索我诗,丁宁至于再。我老学殖荒,久嗟诗力退。
肠肚纵煎煼,落笔与时背。况复风雅衰,淫哇乱鄘邶。
济南名士多,此语出前辈。我昔交数公,梦寐想风裁。
西窗剪残烛,顾影寸心痗。北渚凌清河,平畴接海岱。
子行赋归与,我实增感慨。为吾谢故人,德音幸时逮。
燕飞画梁猫越屋,飞走性殊岂相毒。饥猫攫燕欲何为,燕比他禽况无肉。
可怜乳燕未出巢,探头伺乳声嘲嘲。母去不归子饥饿,柔而害物嘻汝猫。
汝猫不仁燕何罪,我思里人为心痗。父逃官逋母系官,悍吏催钱夜打门。
一朝母作沟中瘠,三女一子家四壁。官司株逮尚不休,诸孤骈首为累囚。
传闻诏书复逃户,日夜茕茕望其父。父存父殁竟不知,此冤此苦苏何时。
皇天覆帱均四海,人灵万物为物宰。民之无禄天荐瘥,况此微物知奈何。
呼童屑米哺乳燕,一夜哀伤泪如线。
去年斗酒贯三百,路逢曲车常啧啧。朝来啜齑暮食盐,汲井煎茶待佳客。
尔时石秫十二千,仍更五千籴石麦。米曲柴薪价倍增,酒价虽增欲谁责。
昨秋一稔天所怜,瓯窭刈穫过良田。大麦小麦今又熟,麟经髣髴书有年。
年登米麦塞市廛,官酒定价那增钱。一朝酒家悉闭户,斗酒更欲沽二千。
道逢醉者惊相顾,老夫仓忙问其故。答云近日添课程,去城十里皆官库。
岂惟酒价今日增,明日十千卖石醋。乞浆得酒良已难,或者乞醯邻亦怒。
君不见昔时三百青铜沽一斗,坊外酒徒犹忍口。
夷言卫侯说,土风钟仪操。百年等逆旅,南北俱劳劳。
何如事幽讨,杖藜舒郁陶。上山拾瑶草,下山折藑茅。
寻我烟霞朋,缔此金石交。胡然自局趣,顾影悲系匏。
归去来山中,山中有松醪。
绣衣汉使者,斧钺尝再操。六条詟吏胆,一饭思民劳。
翩然拂衣去,访此华阳陶。苍烟郁松桧,白云露菅茅。
重冈暖霭合,平畴远风交。我爱龙池水,愿君酌霜匏。
商岩沛霖雨,越流化醇醪。
朝行良常南,暮息良常北。山水互萦纡,松篁相依绿。
尚拟效古人,夜游迭秉烛。嗟我独何为,红尘走车轴。
有如嗜饮者,性命寄芳醁。时于茅檐下,支颐望浮玉。
或梦泊西岩,汲湘然楚竹。终然缠世故,欲往竟未卜。
安得乘天风,翩翩出嚣俗。士生一世间,衣食贵裁足。
谁为翔蒿鴳,谁为冲霄鹄。誓将与子游,保此受命独。
忧来感人心,把菊行东篱。悠然南山句,忆此删后诗。
诗亡绝遗响,菊在馀幽姿。麟洲有达士,与菊心相期。
左揖隆中老,右揖绵上推。汎此忘忧物,聊以供吾私。
真乐未易识,胜事空自知。金风摵摵鸣,金英粲粲垂。
我欲从子醉,不羡高阳池。焉知义熙后,此会非今时。
种菊东篱下,菊密荒疏篱。掇英浥坠露,想像渊明诗。
猗嗟子龙子,磊落山林姿。钦翘二三客,异郡同襟期。
而我何为者,俛首供丁推。宁复饮我酒,欢饫均嬿私。
乃知意气合,岂计新相知。蹇予久衰曳,素发飒已垂。
何能借九翮,一朝奋天池。但当对菊饮,与君赓醉时。
八尺龙驹蹄削玉,霜毛雪鬣超凡俗。骄嘶顾影食场苗,朝暮逍遥在空谷。
诏书歘下徵骐驎,香街紫陌惊行人。金环压辔出天厩,不数駓骆骊骝骃。
三品豆刍饱终日,终日不鸣鸣辄黜。何如不絷亦不维,腾雾籋云全玉质。
悠悠广陌尘,冉冉征途客。征途渺无际,人寿不满百。
百年复几何,鬓发早已白。发白无由玄,扰扰终奚益。
富贵势熏天,忽作冷灰寂。突兀树丰碑,犹有金石厄。
所以贤达人,万古等朝夕。俯仰宇宙间,但恨酒杯窄。
持杯辄酣歌,那暇寸阴惜。
三闾一朝蜕,九畹千载荒。茫茫天壤内,春在桃李场。
幽兰有贞质,转泛欺众芳。宁受缁尘染,尚馀风露香。
乃知德胜色,不采庸何伤。
昔年居穷巷,门多长者辙。一病逾十旬,意可雀罗设。
往来问死生,多谢迹不绝。贩夫逢仆隶,慰问犹切切。
嗟我何人斯,才薄德又劣。何以报诸公,寸心常激烈。
生平性嗜客,病不废应酬。终然瘦骨立,欲语气不收。
客多语嘈杂,两耳鸣啾啾。登床就偃息,客语或未休。
客意岂不佳,而我自作忧。奈何坐客去,床下多斗牛。
病骨瘦崚嶒,僵卧难帖席。一夕三四迁,起坐长太息。
大患缘有身,无身更何疾。从今事委蜕,梦觉非所择。
须臾忽蘧然,又到华胥国。何处发晨钟,耿耿霜月白。
一病连三月,肥甘宁得知。医复戒食盐,盐食非所宜。
素餐幸无刺,餐素将何疑。因思丧乱际,黎民多阻饥。
朝餐乃木叶,暮食乃树皮。我今食无盐,早晚白玉炊。
稽首谢苍天,揆分忱过之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