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秋光难寻匹练,湿银犹被轻盖。不放楼台浸空阔,换了荷花世界。
烟水碍、待剪出,鸥波那有并刀快。黏天无赖,怕铺满明河,误他乌鹊,接翅碧云外。
遮掩处,牵惹荇钗菱带。凌波袜子偷晒。镜里山痕无一点,谁见秋娘眉黛。
漂泊债,有荡子,离妻种种伤心在。许多机械,算蛟落寒罾,蟹迷新簖,更比网罗坏。
怅年年逆旅,处处魂销,销来无可销处。风外移巢,灯前抱影。
谁念飘零人苦。易得狂名,难求利市,怀哉吾土。况禁他、去燕来鸿,一递一声相诉。
同看天涯明月。问几人寂寞,几人歌舞。纵唱澈旗亭,毕竟于卿何补。
烂醉也,不借双鬟顾。不吊屯田荒墓。待摧君、置酒沙棠,随著大江东去。
江山到处都如此,其间黯然惟别。秋柳正垂垂,刻意教人折。
免华生又灭。禁几许,清歌呜咽。寒夜重来,旧游如梦,故应凄绝。
恰忆。五年前,江南岸、酒醒归舟时节。一桁碧栏干,听笛声吹澈。
年华流水阅,那不遣、鬓丝成雪。忍看君、一幅闲愁,苦觅恨人说。
春衣初试,映湖光脉脉。记得罗衫一痕碧。正鱼龙,曼衍莺燕纷纭,原不合,悄向众中怜惜。
已令君识面,又不关情,此境迷离信难觅。谁遣杏花媒,噈使游蜂,句引去,寻春油壁。
不埋怨湖山惹相思,反画出、湖山教人思忆。
有田不归,如江水,东坡亦可怜者。村村啼布谷,正留犁风起,僧衣全画。
雨片如烟,鞭声若鼓,浅瀫轻浮秧马。踏芳剩宛转,似丈人荷筱,樊迟学稼。
把齐民要术,豳风杂咏,共老农话。
秋成看䆉稏,脱青蓑,泥饮瓜棚下。更打叠、稚子侯门,山妻酿酒,骑牛小、结鸡豚社。
约投闲他日,共筑个,溪南茅舍。将桑枳,从新写。归田录罢,颓然美睡帘罅,听他香稻轻打。
六花堆上黄茅屋,显出风神清皎。有玉树、琼枝围绕。
端不让戴安道。蹇背冲寒,船唇忍冻,冰雪年年饱。
倘相过、不厌狂奴,愿作飞鸿,一试去来泥爪。
算百岁、浮名草草,低唱浅斟差好。糁径萦帘,随车逐马,放眼成缥缈。
赖遮藏阙陷,儿童何必多扫。
触热者、本堪绝倒,不龟手药难讨。竹挺高风,梅删俗艳,便是山翁照。
问如何不乐,潘郎鬓点华了。
人生不幸无过此,才子美人,为最在孝女。者般狼狈,真不解个,中意柳絮。
沾泥杨花落溷。竟作苏台妓。抱浣尘、一卷新诗,小小银钩,泣写秋蓉名字。
恰待得、扫眉人至。翠竹碧梧相对。镜里红妆,月中素影,笑问非耶是。
料三生石上,因缘岂但今世。险做出、香消玉碎,自题小照憔悴。
钗脚频敲,烛灰将烬,总是伤心泪。把断肠花叶,教郎一一私记。
傍湖山,小坐谁家闺秀。映罗衫芭蕉几叶,宛如春水新绉。
似周昉图中仕女,当初花下相逅顾。盼娇儿,提戈取印阿,侯伶俐伴侬前后。
举玉指,轻扶蝉鬓,生怕金钗溜。还恐是,传神织手,自家描旧。
是剪出,春云态度,堆成裙带衫袖。费绿窗功夫几许,打稿评量肥与瘦。
错彩盘金,雕文纂组,付他小婢街头售。也只似,才人卖赋,流落风尘走。
伤心者,一分聪慧,一分僝僽。
年光得得匆匆去,二十黄州。三十苏州,懒去重登太白楼。
青山黄阁传何事,半为闲愁。半为忙愁,听雨江湖易白头。
膝前长跪惭潘令,感上心来。悲上心来,那得高堂笑口开。
停舟沽酒团乐饮,妇拨荆钗。妹拔金钗,周泽今朝却是斋。
愁味比秋浓,雨滴疏桐。来书似有泪痕封。梦里痴人争盼醒,醒也匆匆。
聚散已朦胧,目断宾鸿。酸酸楚楚付西风。诸想不生诸病减,心莫玲珑。
潦草一年年,似人蚕眠。玉堂清冷与萧然。解意江湖漂泊苦,我亦啼鹃。
涂抹衍波笺,短咏长篇。欲将身化岭南船。送尔仙山楼阁上,挥手云烟。
幽兰偶现婵娟影,把苦趣,都承领。历历摧残多少境。
寻常姻眷,几番生死,劫满天才肯。
珠围翠绕须臾顷,廿九年华尘梦醒。只恐香茗随骨冷。
商声谱就,三九贞烈,淑女当思省。
归与归与,钟山之英,草堂之灵。看阜属蒋侯,小姑相倚,墩乃谢传,介甫何争。
一片江山,六朝金粉,著我其闲亦有情。无名氏、是南州孺子,东郭先生。
有时醉笔纵横,定题遍、江南泾翠屏。喜溪犬图书,扁舟安稳,孺人稚子,寿母康宁。
画里携家,花时载酒,吴越风光次第经。缁尘里、问驴车辛苦,名宦谁成。
翰林主人,御史大夫,文章有灵。只风骚跌宕,随时自得,神仙游戏,与物无争。
纸阁芦帘,锦衾角枕,梁孟偏旁著艳情。房栊悄、在琴边酒畔,仍是书生。
镜中远远山横,又何取、偎寒软玉屏。但填成小令,凭肩指授,歌来绮语,逐字丁宁。
燕贴香怀,兰窥好梦,蚤诞娇儿授六经。敲诗夜、恐聪明小婢,还昵康成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