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散晚山青。又泛扁舟过洞庭。月下一声吹铁笛,凄清。
祇恐鱼龙不惯听。
红烛夜冥冥。静写秋光入画屏。寄语幽兰兼白芷,芳馨。
可解骚人万古情。
去国装轻,催年鼓叠,离人与月难圆。江寒浪浅,千里上孤烟。
写出离骚古意,斲冰雪、石濑溅溅。乘风去、无归也好,同泛谢公船。
残年。怀旧隐,梅花几树,竹屋三椽。
祇大千云影,飞落襟前。欲倩湘灵海若,理瑶怨、同诉冰弦。
琴音悄,凭谁徵调,唤醒老龙眠。
东风绿遍江南草。偏作客、长安道。寒入灯花愁悄悄。
漏声悽紧,云容惨澹,不是天河晓。
饥鼯齧案栖鸦叫。坐惜霜华镜中老。别院管弦声正闹。
惊残短梦,关心摇落,帘外花多少。
蓦地閒愁千万叠。似絮如丝,尽向心头结。疏雨透窗灯欲灭,和衣卧听寒更彻。
经岁悠悠鱼素绝。谁料关情,心比秋潭洁。易买华鬘天上月,难酬伫苦停辛节。
我所思兮江上路,因风赠与瑶华。玉楼天半捲朱霞。
飞鸿将远梦,一夜到伊家。
强忍閒情情转切,泪痕弹湿窗纱。相思相望各天涯。
知卿憔悴甚,不忍问桃花。
云母窗中觑阿环,轻颦仿佛认遥山。惜春春在有无间。
颠倒无端看紫凤,然疑不定怅青鸾。寂寥情况且加餐。
何处秣陵春。江波送远人。感情深、泪渍红巾。未到莺啼先惜别,风水阔,隔天津。
微雨问湖滨。斜阳吊孝陵。汎秦淮、春水方生。却想欢期浑是梦,凭绮语、驻芳尘。
南朝一段伤心事,楚怨思公子。幽兰泣露悄无言,不似桃根桃叶、镇相怜。
若为留得花枝在,莫问沧桑改。鸳鸯鸂鷘一双双,欲采芙蓉、憔悴隔秋江。
落日幽州,凭高望处,秋思何限。候雁哀鸣,惊麇昼窜,一片飞蓬捲。
西风万里,踰沙越漠,先到斡难河畔。但苍然、平原目极,玉关消息初断。
千秋祇有,明妃冢上,长是青青未染。闻道胡儿,祁连每过,泪落笳声怨。
风霜顿改,关河犹昔,汗马功名今贱。惊心是、南山射虎,岁华易晚。
川流昼夜。逝者如斯也。才见日光飞野马。旋已三商漏下。
纷纷瓮里醯鸡。何如一枕希夷。唤起岁寒松柏,吾将与尔同归。
翠茿疏,丹槲老。万事不如归好。虫唧唧,雁嗷嗷。碧天无限高。
倚阑望。江海上,落日寒云莽苍。望不极,思何深。沧波千万层。
卿用卿家法,我与我周旋。胸中一事无碍,便算小游仙。
借问封侯万户,何似买田二顷,耕凿赖天全。可笑兰台史,祇欲勒燕然。
众生病,吾亦病,不关禅。灵光皎皎孤映,空水共澄鲜。
说法何须龙象,相笑从他蜩莺,总付大中千。倦即曲肱卧,火宅已生莲。
柳外轻盈,花间绰约,滕王图绘难真。乍集閒庭,些些情意关人。
江郎自有生花笔,写蘧仙、一段丰神。记当年、相见灵山,可是君身。
罗浮我亦曾清梦,有落花万片,雨积如茵。不似京华,污衣十丈缁尘。
殷勤欲问西王使,遍人间、何处宜春。祇怜他、薄酒微熏,腻粉初匀。
岸苇平潮,渚莲销粉,暮云作尽秋色。凉入空江,萧萧夜雨,短蓬清溜自滴。
记曾分手,黯春绪、垂杨未碧。山围依旧,偏是孤灯,照愁今夕。
旅怀坐对茫茫,白发新添,此情谁识。连环解赠,淩波去后,岭竹斑痕犹积。
袖罗香减,怅天远、难凭雁帛。初寒清警,幽梦醒时,隔江闻笛。
听秦淮落叶,浑不尽、暮秋声。况清歌寂寂,斜阳黯黯,客思沈沈。
题襟。那回去后,阻燕吴、迢递六年心。携手河桥又别,依然酒幔空青。
男儿何不请长缨。挥剑刜龙庭。祇麻衣入试,金门献赋,那算功名。
藏形。不妨操畚,学兵符、须入华山深。四野荒鸡唤晓,万重飞雁回汀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