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庐好,早起雪交加。一夜围廊都变玉,满庭秃树尽生花。
此景冷堪夸。
山庐好,昨夜更严寒。数尺晶莹垂雪箸,一篙珠玉打冰船。
踏冻趾难前。
山庐好,畎亩旧家风。釜底柏香蒸饭熟,瓮头酒气酿糟浓。
岁暮庆农功。
山庐好,一室共围炉。冻雀迎风飞不起,寒鸦绕树竞相呼。
伏腊亦欢娱。
山庐好,虽好不思归。劫后残书聊可读,穷来赁庑倘堪栖。
故里且休提。
异梦同衾栖不稳。万唤千呼,未许檀郎吻。恨在心头谁耐忍。
空劳蝶使相牵引。
明月匡庐私合卺。帘外凄风,帘内红霞衬。手掠云鬟兼雾鬓。
一场恩怨深深印。
春水一池吹皱。憔悴芳容顿瘦。忽地起秋风,入骨凄寒真够。
还又。还又。弱质未堪消受。
煮玉到黄粱。没处商量。焦头烂额此何殃。火里魂归愁只翼,痛澈肝肠。
憔悴损红妆。雏哺成行。胡儿枉说有情郎。雨湿郊原花黯淡,人替埋香。
云外朱楼路欲迷。天阴容易日沉西。可怜月色更凄其。
鹦鹉前头空解语,蜻蜓无翼不能飞。魂销香草美人兮。
画笔谁传顾恺之。云容黯淡佛容慈。众生苦恼定应知。
瓶水倾翻能作浪,杨枝斜插亦生姿。度登彼岸在何时。
娇姿玉色。到死犹闻花气息。白发红颜。郎自生还妾化烟。
芳魂何托。一点灵犀通杳漠。身去心留。海水茫茫万古愁。
开函一笑。写得梅兰双绝妙。我不如公。只爱狸奴玩意同。
老人眉寿。兼问宛如无恙否。一样堪夸。闻说娘儿字小花。
闽中好,此去合题诗。极乐岩前应极乐,相思岭上可相思。
函札莫迟迟。
煮茗提壶花畔。修竹梧桐葱茜。平添童子二三人,顿觉春光满。
境不别仙凡,童叟无须辨。待他青鬓尽如银,定卜河清见。
荐樱佳节风初暖。苍茫怀古难排遣。院静似萧辰。相偕十二人。
澡身尘垢去。尽是同心侣。愿乞佛恩慈。肝肠洗涤时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