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华五千仞,雄压三神山。金天西下康老,岳岳切云冠。
脚踏全球地壳,胸贮中华圣證,星斗摘心肝。一卷大同论,太古烛龙然。
敲红日,玻璃响,九霄寒。百花十日生日,六十鬓毛斑。
身立支那劫外,人指梁鸿天际,佛国祖师看。春酒介眉寿,星宿海同干。
乱花边、卿应认我,一来奠黄抔土。红心满地蘼芜草,遮得檀郎无路。
卿且住。是雨雨风风,漠漠埋愁处。人间更苦。算非死非生,不夷不惠,留命草头路。
伤心事,我是十年无父。廿年先已无母。纸钱风里黄门泪,托而朝朝暮暮。
天万古。更好好相将,泉路双儿女。逢春扫墓。剩茅屋鸡声,水田牛迹,肠断白杨树。
春雨知时,山桃含笑,梦醒贫家。无方送老,种绿报年华。
不办黄金作屋,风流债,点却群花。三三径,量枝数叶,汲水匀沙。
失喜到双丫。争斸土一锄,忙尽金鸦。分香引蝶,剩本饷邻娃。
便当村农穑事,一壶酒,自劳生涯。阴晴外,成阴结子,且自由它。
明霞照涧,向春水弄妆,镜中人面。细雨乍晴,高阁横溪香风远。
瑶池仙子芳华宴。醉琼靥,仙源红茜。禊潭佳地,王家洞壑,宋朝坊院。
天暖。花朝正午,浓艳处,燕子莺儿俱懒。绣陌劝耕,芳树催人春光半。
年年心上玄都观。翠苔路,崔徽愁看。更堪前度龙华,绛河泪浣。
新雨淡黄生,占了娇莺,已报枝头春晓。烟叶逗双眉,红楼上,依样麝煤轻扫。
东风力软,小蛮生就腰支小。谁遣千条西向恨,添出一奁诗草。
深宫渐渐藏鸦,梦魂边,忍见台城换了。飞笛绾离心,黄骢曲,飞絮灞桥重到。
三生事渺。蘋花种出池塘悄。我亦劳劳亭畔客,愁送玉关人少。
繁英素雪春千亩。照帘栊,开遍花朝前后。晴嫩午蜂喧,伴玉窗人瘦。
瓣瓣雕锼珠错落,待夜月香囊亲扣。携酒。又几日金莺,便含红豆。
谁分别馆欧西,占荣王宫殿,小山清富。今古一东风,叹上兰非旧。
海外樱花人自乐,正上野新装时候。相守。付一卷心经,唐宫鹦鹉。
春山红似海。是天台仙人,化身香界。万蝶迎风,斗午妆晴处,宝衣齐晒。
艳绝人间,浑梦到,瑶池天外。过去生中,曾历昆仑,水蒸霞彩。
前度刘郎犹在。叹岁岁花朝,苦填诗债。看竹王家,问武陵何地,洞天能买。
魏晋如今,休更笑秦皇时代。祇剩桃根桃叶,芳心未改。
白人白过银娘未。白衣裳,又浣银河边水。晴雪一株香,傍瑶窗斜倚。
月色溶溶云漠漠,甚带露微含珠泪。栏外。似亲见蓬莱,九华春睡。
名字莫混黎涡,向姑山山上,分来仙气。雨打不开门,问伤春何意。
淡极铅华偏艳绝,合谱入霓裳声里。谁是。又一念思凡,千花红蘤。
二月又、棠梨作花,殡宫春晓。萧萧墓道。王家地、乱红谁扫。
多年未就,寒食东风徵君庙。访遗事、宣和失载签求稿。
共苏黄,几人吊。
天予令君,种树扶碑,钦公风谊绍。绿水照绣陌,计同穴、人偕老。
定化鹤、归华表。凤凰原、年年啼谢豹。指宋室青山,四下孤坟抱。
古香生劲草。
蓉峰归卧否。展金光明经,梦君南浦。小筑延真,问散原经乱,梵天何处。
采药西崦,凭唤我,山中樵父。老趁狂歌,江上秧田,杏花春雨。
连岁佳儿文度。料手版疗饥,软红香土。破屋宣南,有燕巢痕在,一官曾住。
故国荣州,无地种、苍松千树。夜夜知心谁是,啼鹃万古。
风神如此秀。合双玉名龛,双柑携酒。供作双仙,一代才人低首。
比似云龙韩孟,认不出卢前王后。丝缕缕,甚时花下,佳人双绣。
我欲照影恒河,奈壮不如人,衰颜今皱。黄金铸像,拾得寒山谁偶。
二妙春兰秋菊,可念到万松青否。开笑口。待定岁寒三友。
冻春十雨九兼风。酿晴乡、千树青葱。归雁渺南天,皋桥赁宅梁鸿。
横塘路、酒绿灯红。秋风起,携去铜仙汉月,泪落房栊。
浸冬青十二,叶叶露华浓。
花中。群莺乱飞了,生活计、半化秦宫。芳草古荣州,野鹿自养香茸。
海山心、写断琴工。六年梦,空绕香湾小屧,老去情钟。
唱金荃苦怨,当日美人慵。
万古认高人旧居,翠溪双抱。春山不老。桃花外、又生芳草。
家连戚里,将母辞官荣州道。任奸党成碑,一付苏娘笑。
地仙楼,畅游钓。
樽酒纵谈,宋到邦昌,天公真醉了。学士此共读,念王室,忧心捣。
舍痛哭,如何好。过三朝交流仍半岛。借素阁鱼陂,社事乡农醮。
墓边来大鸟。
当年衣带,如今禾黍,囚尧忍梦东华。含血喷天,椎心蹈海,青牛远放流沙。
书笈故人车。托白头老母,餐饭先加。不是金轮,更谁纤手送唐家。
江湖岁岁吹笳。又六旬进酒,二月飞花。知己半生,灵光一座,先朝信史空嗟。
烟柳上洋斜。剩血痕泪点,浓墨飞鸦。柴市招魂,大星芒角耿云涯。
竟胭脂作雪,蛱蝶飘香,春老芳卿。如此风流样,奈多生薄倖。
短梦清明。茫茫绿章封事,催送步虚声。但天上人间,烟消弄玉,月落飞琼。
仙屏。睡初定。记艳烛更阑,曾照华清。又晴妆午醉,化红云一桁。
浓裹金莺。日日雨丝风片,人望锦官城。似厄闰黄杨,空念二月花又生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