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写乡书寄故园,行人已远意空存。举头却见南来雁,个个随春度塞门。
忆得佳人《白纻》词,几将天外数归期。自从落尽庭前树,夜夜秋声总不知。
慈乌夜夜向人啼,几度纱窗兔魄低。自有平安三百字,无因却寄大江西。
御沟新绿动朱阑,沟上垂杨尽可看。惟有西山九千仞,朝朝阙角倚晴寒。
万花如绣拥青红,梯石棱层见梵宫。一十二时春百刻,日长半在鸟声中。
离家六度见清明,知是何时出帝京。今日登临倍惆怅,好山多似豫章城。
忽逢芳草思绵绵,绿遍郊原翠满川。不是王孙归未得,尽缘春色有今年。
出郭幽人晚未归,青天咫尺见何稀。一年祇有春晴好,多事杨花学雪飞。
舍北舍南流舫通,高荷万柄倚微风。不识此时明月夜,共谁谈笑水烟中?
楼外风江集米船,楼中光景月流天。空洲此际无鸣雁,犹比山深少夜眠。
郊原平晚绿萋萋,独上高台意转迷。古树鸣蝉城下路,送人长忆向安西。
石霜峰北淦西头,寄住林塘数亩幽。比及到家犹是客,对人强自说乡愁。
旅庖欲禁自无烟,酒里中原熟食天。不分小桃红似火,为人儿女照鞦韆。
帘幕沉沉燕子归,牡丹带露浥春晖。依然画省风光妙,少问去年人是非。
春来羁思不堪论,日日瞻星谒禁垣。昨夜归来津口听,娇莺啼断内城园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