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白露荻花鲜,万顷波光接远天。怅望伊人何处是,孤舟荡漾夕阳边。
小艇溪头杨柳深,高飞独鹤伴孤琴。落花流水桃源洞,知有秦人何处寻。
风色萧萧月影残,长湍深夜听潺湲。青山列戟无人处,笑有孤舟一枕寒。
落霞片片夕阳天,寂寂孤城草树连。倦客未归秋又尽,鹧鸪啼破隔江烟。
翠拥山亭漠漠烟,晓联飞盖共翩然。可堪烽火年年是,酒户河桥减昔年。
忆昔金堤十里长,榕阴倒影欲分江。如今破后无人筑,野草荒沙弄夕阳。
晓妆谁与画双蛾,湘浦秋风雁影过。江上不传芳信到,可堪明月夜来多。
车马经过何处频,丰碑片片驿边新。贫民但卖山头石,不是襄阳堕泪人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