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水江头寇相祠,凛然如坐庙堂时。精忠一点不负国,枯竹知公人不知。
于公治狱多阴德,温靖居朝止肉刑。鄱水同僚温靖后,于公堂记有芬馨。
扁舟经月溯江流,又向江陵换蜀舟。肠断一声离岸橹,不堪回首仲宣楼。
天遣西来亦大奇,眼中浑是少陵诗。虎牙铜柱为我好,却胜先生出峡时。
曾于庆朔亲祠范,又向夷陵敬拜欧。昔日四贤今见两,慨然遐想旧风流。
身在篮舆不自安,更劳牵挽上天门。山中亦有人间月,今夜应须照覆盆。
豆子山前火墨溪,迢迢一岭与天齐。肉身安得钻天手,肝胆崔嵬自作梯。
五更枕上梦还醒,初听夔州鼓角声。悲壮端如少陵语,它时送我更多情。
未见巫山十二峰,人言山与此山同。定知神女藏深处,正在朝云莫雨中。
制锦工夫早不同,至今人道寇巴东。澶渊一段奇功业,可在孤舟野水中。
十二巫山锁白云,岩如雁荡列江滨。谁名雁荡经行峡,定是经行峡里人。
坡名燕子燕思归,岩号乌飞乌倦飞。云本无心聊出岫,风缘有口故吹衣。
分甘易守不劳麾,梦已先予到古夔。谶语端符楚东韵,忠怀雅合杜陵诗。
流落天涯老病身,归心一点逐新春。故人少借论思口,放我山林作散人。
书生为郡亦迂哉,剩买童山买木栽。但遣牛羊勿践履,它年定出栋梁材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