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将逆旅视居官,宜作吾家活计看。墙壁时时为修葺,安知劳苦是平安。
瀼水东西十里馀,新栽杨柳二千株。会看耸干参天去,能似甘棠勿剪无。
好去耕耘陇上田,但能勤苦有丰年。家家饱暖身康健,更向明年看月圆。
八十高年林下老,四千馀里梦中家。云安双鲤随春水,为我传书到永嘉。
左原端是脊令原,谁遣分飞到蜀门。况是清明寒食候,杜鹃声里断离魂。
东台使者妙诗文,赠我中书四十君。我不善书惭拜赐,中书今日遇将军。
一尊方喜细论文,春草题诗又送君。手握管城言不尽,诗坛谁复将中军。
道造精微更有文,绛侯应愧不如君。试将武事论诗笔,句法严于细柳军。
渴怀思欲吸长江,闻说西台酿满缸。一斗青州白从事,忽随诗句到蓬窗。
蜀江险处是夔州,滟滪堆边看竞舟。为报鄱阳相识道,去年人在此登楼。
台前八阵己陈迹,水底三闾何处招。手把菖蒲对佳节,兴来呼酒劝同僚。
黍遇今朝尽生角,艾从何处忽为神。荷香十里一钩月,定有扁舟归去人。
细葛含风罗叠雪,近臣初拜赐衣时。愿因角黍询遗俗,学士宁无六一词。
綵舟两两鼓鼕鼕,胜己山阴瀼水东。父老相逢话良苦,儿郎多在马船中。
瑞白堂虚冰雪凝,散为珠玉洗炎蒸。诙谐未效东方朔,赋咏聊追杜少陵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