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桃接李尽成春,果硕花浓树愈新。难怪球西新辟地,白人换尽旧红人。
筚路桃弧展转迁,南来远过一千年。方言足证中原韵,礼俗犹留三代前。
男执干戈女甲裳,八千子弟走勤王。崖山舟覆沙虫尽,重带天来再破荒。
世守先姑《德象》篇,人多《列女传》中贤。若倡男女同权论,合授周婆制礼权。
窅娘侧足跛行苦,楚国纤腰饿死多。说向妆台供媚妾,人人含笑看梨涡。
反哺难期妇乳姑,系缨竟占女从夫。双双锦褓鸳鸯小,绝好朱陈嫁娶图。
一声声道妹相思,夜月哀猿和《竹枝》。欢是团圆悲是别,总应肠断妃呼豨。
秀孝都居弟子行,人人《阴骘》诵文昌。迩来《云笈》传抄贵,更写惊经拜玉皇。
螺壳漫山纸蝶飞,携雏扶老语依依。红罗散影铜萧响,知是谁家扫墓归。
老树楼鸦子又孙,青青松柏半为薪。眼中酒化杯中泪,拜手今承主祭人。
树静风停梦不成,枕函侧倚泪纵横。荷荷引睡施施溺,竟夕闻娘唤女声。
黄鹄都非五尺童,日催人老日龙钟。呼名摩顶回头道,两颊差如百几翁。
五十年前事未忘,白头诸母说家常。指渠坠地呱呱处,老屋西头第四房。
一路春鸠啼落花,十龄学步语牙牙。锦袍曾赋小时月,月照恒河鬓已华。
忽想尻轮到五洲,海泓烟点小齐州。丁年破浪乘风兴。
画壁留图作卧游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