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外寒梅已破春,道人持钵是行人。停舟山畔功成后,早晚归来细问津。
危径湍溪六月寒,阿师分卫入云端。有人不辨师真伪,举似山僧短偈看。
枯木岩中一病夫,问生何处著荣枯。却须自把轩辕镜,还见从来面目无。
道人行脚半天下,忽打轻包歌式微。莫作赵州中夜遁,古灵且度出家师。
旌旗肃肃卷秋风,赤脚儿童挽乃翁。使者回看为农喜,年来衣履不穿空。
古木参天枝欲倾,秋风时发半岩声。厉山拟作故园梦,山雨萧萧梦不成。
野菊秋深满意黄,一川禾黍拥人香。悬知岁乐农无事,已见茅檐压酒尝。
莫雨凄凄鸦著林,绿苔随意上墙阴。问侬此雨妨农否,漠漠无言念更深。
招提夜宿竹连村,似对诸郎孤竹君。独倚胡床人静后,总将尘事付浮云。
负弩先驰入翠蓝,溪光山绿拥征骖。夜堂数刻谈名理,却胜平生四海参。
神游曾已遍岩峦,占吉当知便赐环。值遇贵人真有意,伫看腾跃起鲵桓。
世人纷纷有底急,利欲著身如束湿。道人摆去邻虚尘,拄杖芒鞋当收拾。
雨过残春一扫空,哦诗自绕菊兰丛。诗成封寄山中旧,风静莺啼日破中。
雨后蜂忙燕啄泥,野蔷薇过柳华飞。道人抱艺行天下,好语春鹃似见几。
老僧卧病四告朔,苦无灵药与携扶。闻道天麻能肉骨,襄阳耆旧见怜无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