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起眺寒林,林塘楚楚净。云疲懒出山,竹傲横穿径。
小艇泛秋花,孤翎掠水镜。闲情感夕佳,入眼幽光靓。
竟造幽人室,春光肯负余。花慵如出沐,柳曳似经梳。
坐久逢梅落,棋深听子疏。松风留好梦,酒醒满床书。
吾亦清狂者,为君操古琴。乾坤双眼白,风雨一灯深。
芳草暮云隔,美人幽梦寻。梅川花候冷,凭几发微吟。
夙具山居僻,桃源不易逢。一犁春后绿,几树宅边红。
敢曰非穷士,居然有古风。更闻金谷近,酒债未从容。
小窗幽且洁,高卧是良谋。门掩炉烟定,风来花气浮。
松阴三径寂,竹响数竿秋。剥啄伊谁子,名僧一刺投。
百感填胸弗自由,新诗敢拟到随州。古云抱石疑生蒂,衰柳垂堤若系舟。
月意将残魂化水,虫吟渐壮气兼秋。渔蓑此日从飘泊,生计惟堪问白鸥。
风流犹记旧相偎,洗却铅华另结胎。饱阅炎凉羞献笑,无端聚散莫兴哀。
情缘到底方知冷,世事回头尽可猜。姚魏未须矜异艳,行看次第衬苍苔。
多难惭存未死身,荒山惊见历书新。十围旧柳犹存汉,七日孤臣敢乞秦。
如戟须髯空负我,无情花草自争春。闲来读史愁来饮,架上樽中或未贫。
年来抗节与时违,家国飘零各未归。给事山亭开雀省,康王茅屋易龙衣。
辱金久已羞同炼,灵豆何从得度饥。吾道自应长守困,且栽薜荔坐渔矶。
十五年间梦里过,相逢扼腕共蹉跎。衣冠谁是当时者,须鬓其如此日何。
漠漠寒云迷玉马,萋萋荒草没铜驼。由来燕赵多悲感,携向青帘且放歌。
摇摇一棹荡斜晖,行止年来与愿违。淮水自奔京口出,春风又送广陵归。
途穷泪洒冯生铗,金尽寒侵季子衣。莫问隋堤重回首,暮鸦空向玉钩飞。
数架牙签尘网垂,庭松径柳自离披。情当磈礌惟看剑,我负云山赖有诗。
避债长扃花外户,畏人静理局中棋。香烟一缕疏帘寂,得句掀髯付雪儿。
念我浪游苦,分伊家食甘。才高雠忍杀,面冷子无男。
飞飞黄鸟,所求饮啄。巡厥残场,私为至乐。踊跃转盼,壁壁剥剥。
鸿鹄飞过,相顾惊愕。心妒口诅,愿其中邈。焉知鸿鹄兮,志在千里。
鸿鹄高飞兮,燕雀已矣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