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月下堕红云,濯濯清波锦有纹。刚道雁来颜色好,更堪江上日初曛。
閒来何处独幽寻,窗对西峰雪正深。万卷三冬非浪语,今人心即古人心。
甲子须臾信矣无,人间元亦有蓬壶。等閒悟得循环理,坐倚高松看海枯。
太古小年山日长,幽人梦醒坐焚香。东津有客至未至,乱石滩头系野航。
流水高山不在琴,无声那得有知音。长松落落秋风里,吹尽凡缘剩此心。
相逢休讶便论诗,海月江云掩映时。三十年前歌调在,一声还许野鸥知。
信州山水故多情,当我来时雨却晴。有客南楼正高坐,凭将短句代通名。
野花不识春风力,春亦无心为野花。自色自形红更白,祗添诗景与诗家。
新制山巾近玉台,正堪泉上咏归来。鉴中莫笑东坡影,八九年前手自裁。
有弦不若无弦妙,人以声音我以心。坐对南风天籁起,更于何处觅吾琴。
八十一丝声太古,伯牙山水伯牙知。寻常袖手休经鼓,那得黄金铸子期。
野人不是庙廊人,袍笏他年偶在身。昨夜山中看画本,半痴偏说以吾真。
江鱼入馔故人心,萱草堂前夜雨深。每羡杜陵歌白白,只今尤爱色如金。
握手论心廿载前,山人骨相半神仙。而今青眼还相见,笑指乔松不问年。
小江波接大江波,江上潮声入梦多。赋得新诗来慰我,溪人争道濯缨歌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