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井得泉水,清泠碧照人。铜瓶罢远汲,稍解仆夫勤。
岁馀不乘马,今朝还据鞍。眼昏身力弱,心怯道途难。
东方明月上,雨止风亦罢。仰荷苍天仁,俯恻行路者。
骑马渡河水,马渴未即渡。饮足不须鞭,腾踏长嘶去。
道途广且平,亭馆皆辉焕。追忆旧行时,惊喜还嗟叹。
府尹才能好,经营次第新。相知已心熟,犹问路傍人。
万里塞垣来,孤飞不成阵。无那闺中情,忆得边头信。
肃肃葭菼暮,声切为离群。情重连枝者,单居不忍闻。
圣化行万方,江湖无射宿。淡月映芦花,平沙睡应熟。
天涵洞庭水,云带洞庭山。永日谈经罢,凭轩一解颜。
故国嘉山水,文溪带武峰。披图思不尽,亲舍白云重。
昔在南京时,共玩朱樱树。今日对朱樱,故人渺何处。
青青溪畔山,湛湛溪中渌。窈窕亭上人,听歌采莲曲。
霜落荆州冷,青烟度渚宫。西人吹忽散,孤影见愁红。
吴兴八法精,作书如刻玉。兰亭挥洒馀,见此潇湘绿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