乞火从山妇,临流煮涧芳。怪来泉味好,并带落花香。
性同韦刺史,坐处爱焚香。宝鼎并鸡舌,烦君早寄行。
沉沉寒夜里,寂寞有谁怜。赖得窗间月,犹能照独眠。
小坂平如掌,春深绿草肥。牛羊识家近,日夕自能归。
故苑金沟断,荒园碧草秋。南朝多帝泽,曾向此中流。
采采不盈襜,幽芳逐微步。欲为公子裳,敢谓行多露。
杖藜成独往,青林人迹稀。日晏迷归路,翠实罥秋衣。
举头见南山,相去能几里。莫言不在山,看山如屋里。
园井汲寒绿,当窗煮金屑。应有山僧来,从君泛春雪。
一壶兼一杖,独行东墺里。稚子倚柴门,孤烟屋头起。
酒号忘忧物,花名乃相偶。忧来对花坐,何如饮美酒。
朝游碧海不骑鱼,凤引霓旌鹤引车。吟得《步虚》谁解和,归来闲倩少霞书。
门外南风吹葛花,弈棋人散树阴斜。青童睡起浑无事,乞与神丹喂白鸦。
九迭屏前水倒垂,古今唯有谪仙诗。道人杖策穷源去,写得峰头乍落时。
小国贡来东海外,尚方分给午门前。终身永保君王赐,总遇秋风莫弃捐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