缥缈疏林在隔山,数声鸡犬白云间。潆洄一带寒溪浅,疑是秦人避此间。
家藏三略已烟消,勋业谁当比汉朝。遥忆仙人遗履处,几回翘首望圯桥。
高风曾见几人称,纲纪先朝久已倾。独有南还陈太史,文章节义两留名。
东泊西飘寄一身,头颅空带楚冠尘。千秋独有文夫子,同笑迎降卖国人。
不达时情数蠢奴,犹思家业苦嗟吁。此身已置存亡外,宁计田芜与地芜。
庐室空馀一炬灰,祖骸仍暴委蒿莱。可怜忠孝难兼尽,血洒西风寄夜台。
野外燐飞闪闪明,奇鸧相叫互悲声。沙场满眼英雄骨,独有流波咽不平。
拟卜幽居绝世尘,桃源无路可逃秦。朝来怕纵潇潇目,愁见青山换主人。
内苑曾推盖世豪,花砖睡起日轮高。如今转忆宸游地,羞见承恩旧汉袍。
恼梦初惊月落时,鸡声错听赴朝仪。鹓班散处彤墀晏,记得承恩退食迟。
关塞迢迢万里赊,红颜多少老风沙。祇图肘后黄金印,误掷人间几岁华。
竹林啼鸟送春晖,何事行人尚未归。惆怅夜来窗月白,梦魂飞不到金微。
春病春愁两不宽,愁连烽火是长安。何时得起龙城将,早向阴山解战鞍。
司马遗忠尚有祠,重来客泪洒荒碑。长城借得先生在,肯致中原苦乱离。
前有于兮后有杨,须眉男子两堂堂。全忠自古难全孝,何况家亡与国亡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