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台映水末,极望有层轩。览物惟长啸,逢人未始言。
悠悠转小棹,漾漾逐浮萍。载酒和嘉月,投篇吊独醒。
浅水通渔艇,低花损帽檐。东风日夜起,幽兴此中添。
东池种莲子,红白间稀疏。夏木阴成后,君看锦不如。
陈渔何处好,层观倚高城。快意屠门嚼,安知万里鲸。
孤屿曲池中,芳菲四面同。春愁随雀舫,缭绕未曾穷。
绛节朝何所,白蜺空此堂。神仙讵学得,客到彊焚香。
清源秪数尺,知是鍊丹馀。安得栖真子,相邀肘后书。
层冈南面起,仰见檀栾姿。诘曲成幽洞,因堪象武夷。
长楸荫柏堂,小枝犹合抱。得地遂天年,斧斤安敢到。
红玉谁家女,双曈如水流。映花看汉使,不觉坠搔头。
红玉谁家女,明艳夺青春。羞人不得语,含笑却成嚬。
翠霞金缕衣,独立翳斜晖。无奈春风荡,吹人只欲飞。
春风能吹衣,不能解人意。使我为朝云,与君从此逝。
留滞江南久,今来万里归。春风稍和暖,作意入云飞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