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昔寺中游,题诗在东壁。三年不见僧,见之头半白。
饮罢塔廊坐,塔深萝叶垂。欲枕石头卧,待有清风吹。
白鹿昔成群,鹿去谁复来。樵子暮行下,洞中云自开。
嘈嘈鸣山泉,日日喷悲壑。日照一匹练,空中万珠落。
峡急岂有心,临桥石相激。蓦惊桥上听,夕阳人独立。
倚崖坐孤石,北对五老峰。中有千尺虹,挂断岩上松。
登山眺四极,一坐日每夕。行看夜来径,苔上有鹿迹。
新穿崖下井,微霞映深静。松风时来拂,娜娜匡岳影。
夕日照何寺,夏雷喧此峰。惆怅昔人去,空馀山涧松。
瀑峡生烟暝,山杯坐不归。笼灯过潭水,疑有玉龙飞。
潭色何所似,黛玉空人心。可道清见底,龙蟠不在深。
飞瀑涌寒峡,流云静幽壑。夕日倒峰影,杯中双剑落。
龟峰归遇雨,彻夜鸣不歇。起望昨游处,惟见满山雪。
十八滩都尽,舟人惯不劳。可言滩石险,难测是平涛。
落日没前滩,云移鸟欲还。除巾不即卧,恐遇绝奇山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