拈金凤,捣朱砂。纤指染红葩。殷勤捧得玉瓯茶。光映绿沉瓜。
莫轻弹,休更剪。夜半搔时谁见。落霞琴上不曾差。
流水泛桃花。
画楼檐马琤琮响。花几片、乱飘蛛网。日射水晶帘,影动波纹漾。
牡丹松髻梳新样。为镜里、人儿心赏。薄帨贮犀帘,娇额风前敞。
夜来花睡何曾足。把往事、欲抛心曲。欹枕小钗横,软衬芙蓉褥。
衣痕细细肌匀肉,半醒处、咳成珠玉。唤煮鹧鸪茶,烟漾纱窗竹。
梧桐月暗人无影。私瞰处、旧愁都醒。灯晃背湘帘,玉堕春波冷。
金钗卸向银华镜。拂拭久、绿云犹整。箫局漫熏衣,几度添宫饼。
芭蕉却报黄昏雨。听不断、莲花双杵。拥膝更支颐,趺坐浑无语。
冶游试问谁边去。全不听、城头谯鼓。应教短辕中,挥秃琅琊麈。
半窗阁绣,幺弦罢曲,漫火馀香。玉人此际,妆成无事,才觉日初长。
银骢何处,等閒嘶过红墙。莺簧吹转,柳绵飞起,尽日好思量。
晓拥香篝意惘然。祇因芳梦记难全。起向药栏浑独立,倩谁圆。
倭堕髻垂遮领字,水沉香透结衣船。閒整新妆还自顾,惜娟娟。
初春嫩绿染香溪。鸳鸯作阵飞。迷香曲处,双双三六,若个情痴。
新来怕见离愁事,镇日并头栖。韩朋冢下,窦家机上,不肯相依。
鸳鸯枕上青山誓。话得十分容易。不料有头无尾。枉受他调戏。
知他又把前翻计。别院应还重试。暗笑那人知未。薄倖从前既。
到得而今,须眉已逐簪笄嫁。应知孝弟力田科,却是东陵蹠。
消受酒晨花夜。便游侠、不将名借。青蝇休吊,龙泉太阿,汝知我者。
帘前绿水映云屏。自盈盈。敲得银针独向、画栏凭。粉郎归未曾。
粉郎空有许多情。未均匀。好似帘钩偏重、帐钩轻。鱼钩只几分。
不合相携斗草。把小名轻告。邻娃便说,而今输却,把小名争叫。
万一侬家输了。宁可酬花钞。怕他帘外,侍儿窃语,并檀郎知道。
玉箫阁在花茵,留记月波痕。朱扉半掩,青灯半灭,作意销魂。
半晌月痕移旧处,风淅淅、几度微闻。明知不是,伊家屧响,聊且开门。
兰汤浴手,窗前先就,红莲娇片。须记他原少凌波,休错配、鸳鸯线。
绣着金身须半面。似向侬青眼。春笋纤纤近慈云,疑紫竹、林中现。
当年曾僭。昭阳殿。燕燕。移家新到珠院。双双见。蕙花半箭。
衔来健。
妒双双、画阁穿遍。将帘掩。雌雄暂教违面。心休蹇。
三生今欠。须方便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