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林雨后聚秋光,花影还依月影长。小沼水清蘋叶老,曲栏风暖桂枝香。
野云行尽生岚气,山鸟飞来话夕阳。种秫公田多逸兴,固应人境两相忘。
一夜虚窗朔气吹,朝来世界换琉璃。楼头顿失青山影,林下联吟《白雪词》。
冻雀无声花自落,寒梅有梦月应知。眼前竹石皆图画,欲假毫端试取奇。
风风雨雨新霜候,一点秋镫旅思凉。松菊未营陶令宅,琴书犹拥陆生装。
时闻犬吠知村近,渐少更声觉夜长。莫向扁舟怨飘泊,连宵儿女和诗忙。
大旗摇曳出疏林,寒垒荒屯傍水浔。却忆承平廿年事,军门细柳已成阴。
水城百堵见廛闾,鱼米生涯乐有馀。渐觉津沽风物近,青红儿女钓人居。
行人不共秋鸿返。劳劳盼断看云眼。悄立倚桐荫。忆亲停素琴。
蕉心秋共卷。梦绕天涯远。不见华峰青。晚风吹竹林。
一夜小庭疏雨。添得绿苔如许。晓起自凭栏,几簇玉簪才吐。
无语。无语。闲看虫丝一缕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