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杜齐名盖世豪,一千年后属吾曹。词锋突出匣中剑,气势争如海上涛。
裴迪五言知和寡,陈王八斗仰才高。是谁推倒蟾宫桂,不向瀛洲走一遭。
尘海茫茫寄次身,难将后果證前因。行歌薇蕨悲遗老,荷锸云山剩酒人。
太古衣冠流俗骇,即今时世在官贫。天涯石上难容足,愿向江头结钓纶。
行年六十始为诗,壮悔还凭老友知。剩馥残膏沾已寡,夺胎换骨悟终迟。
宣尼尚有加年愿,师旷申言炳烛时。天若假缘容我寿,可能留得几茎髭。
夜阑灯灺近三更,枕上微闻滴溜声。多少缠绵繫丝雨,今宵无梦返江城。
入秋更漏正迢迢,阶下寒蛩转寂寥。妾怨宵来风雨恶,隔窗自悔种芭蕉。
对面相逢强自持,盈盈脉脉两心知。閒情正在停针处,略转秋波不语时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