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卧辞恩诏,承欢奉母慈。湖山千古胜,忠孝四方知。
悯世薖园老,骚情漆室诗。枢言兼谕德,经术系人思。
边患无今古,兵机有是非。课耕曹玮略,敢战狄青威。
拓地先朝远,通经大将稀。奇功收积石,沧海未全归。
圣代即今开广厦,故人闻又进儒冠。秀才出处关风化,天下安危视校官。
增益俸钱资砥厉,培成国士济艰难。青毡一席裘千丈,谁道吾曹骨相寒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