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麒麟楦岂身荣,腹有诗书气便清。野酌雅宜招胜士,贵游大半是宗英。
主翁旧有登堂约,古树今知夹道迎。剩欲索梅同一笑,却随画角弄初更。
故山荏苒失归期,颜尚如丹鬓已丝。忆昔师门传拙赋,迄今客路懒工诗。
不伤迟暮无豪举,却喜聪明减旧时。便把蜗庐题退隐,何时买得草堂基。
兔狡应多穴,狐妖解首丘。一巢鸠样拙,何计老菟裘。
性灵底物堪陶冶,郢曲弥高和弥寡。锦囊勿使六丁偷,会有昌黎赏东野。
閒窗放入四山青,古篆无烟气自清。风不鸣条花著露,一湖春月万蛙声。
处处芙蕖处处堂,闲行何地不清香。归舟又趁晚凉急,十里湖光蘸夕阳。
野梅清靖节,水仙韵坡公。山谷秀而野,厥有山矾风。
陶苏黄三君,时异风味同。后人思典刑,写入画图中。
小蛮初按曲,趁拍入凉州。宫羽偶失次,回眸顾部头。
部头色微嗔,面赭含娇羞。低鬟语同伴,周郎曾顾不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