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物逢摇落,姮娥耐九秋。缟衣人不见,独上寺南楼。
一曲淩波去,红莲礼白莲。江南谁得似?犹忆李龟年。
来醉金茎露,胭脂画牡丹。落花深一尺,不用带蒲团。
江南如画一倾杯,乍合仍离倍可哀。此去孤舟明月夜,排云谁与望楼台。
碧阑干外夜沈沈,斜倚云屏烛影深。看取红酥浑欲滴,凤文双结是同心。
槭槭秋林细雨时,天涯飘泊欲何之?空山流水无人迹,何处蛾眉有怨词?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