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叶缃桃照眼明,繁枝似见雨新晴。故知睡足聊相并,不作林间逐妇声。
不用黄金更筑台,一时倾盖尽奇材。关中岂是穰侯物,浪怕诸侯客子来。
老大无堪百不能,年来但可饮三升。斋厨何用须佳酿,莫遣征南误见称。
一寸苍根手自锄,年来绕屋亦扶疏。客来但爱清阴好,不见幽人涧下居。
为山亭下小巑岏,只欠萧萧竹数竿。但遣飞流时漱玉,且将归思为翁宽。
惠崇残笔老尤奇,袖里溪山每自随。欲识沧波无限意,此间惟许当家知。
水槛新开似浣花,傍溪须更作浮槎。祗应屡费王弘酒,时要清樽对落霞。
东风吹麝入铅华,未肯随春到谢家。夜半粉香垂露泣,定应和月怨梨花。
今年淮西蹙胡骑,王师尽扫无馀类。武王伐纣报丰年,今者骄阳岂天意。
东求三茅西采石,塔中至人肯徒视。明朝掣电骇翻盆,妇子犹能饱遗滞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