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落匡山老,晴江莹眉宇。问道崆峒墟,枯槎泛江浒。
归欤谢远游,曲肱卧环堵。磅礴万物表,动植见吞吐。
曜灵旋磨蚁,四气遽如许。咄咄千载事,俯仰变今古。
安得仙人杖,颓龄为君拄。
幡然起东皋,曳裾入西洛。且捧毛义檄,莫蹑虞卿屩。
智囊发新縢,经笥启尘钥。治国端有计,何惜万金药。
回睨黄公垆,夐尔河山邈。
黄昏出东门,月在房心间。步绕古柳堤,疏影迷清湾。
趺坐湖上亭,物肃景自闲。桂影摇浊醪,波光照酡颜。
高怀浩无际,妙语险莫攀。夜深风露冷,投宿敲禅关。
时闻桥下泉,决决鸣佩环。兹游寻旧约,正朔已七颁。
缅想泮宫老,邈在淮南山。
雨洗天宇净,微云捲凉风。今夕定何夕,月圆秋气中。
惊雁掠沙水,寒鸦绕梧桐。嘉我二三子,笑语春冰融。
酒酣吐秀句,醉笔翩征鸿。夜阑灯光乱,清影栖房栊。
似闻霓裳曲,笛声吟老龙。
西风脱木叶,感时煎百虑。痴坐北窗底,哦诗不能句。
同舍二三子,邀我城南去。风于湖上亭,临流坐箕踞。
菡萏晚红垂,冷香袭巾屦。湖西青莲界,竹阴有微路。
老僧迎我笑,洗钵供匕箸。斋厨野饭香,园蔬摘朝露。
清言洗心胸,幸免杯酒污。人生会合难,驶若风中雾。
明晨想兹游,凄凉在何处。
初闻季子贤,词源涨万派。未倒蔡邕屣,先倾程本盖。
自从得斯人,议论颇宏大。迩来卧苫块,病骨剧疲瘵。
兹游独不预,颇觉气宇隘。平生憎俗物,每见意即败。
后会君强起,免食三年艾。
祸福初无门,吉凶本不僭。蹠寿颜夭折,此理竟谁验。
贵不啬谗邪,富独饶聚敛。施施骄妻妾,百索无一欠。
贞士抱清真,藜藿常不餍。人生鬼揶揄,奄忽就窀窆。
吾友汪夫子,才力百夫赡。独立流俗中,如山不可堑。
青衫困冷官,半世守寒俭。自从斯人亡,吾生良可厌。
弦绝伯牙琴,墓挂徐卿剑。但馀清溪编,万丈垂光焰。
朝来雨新霁,湖波清潋滟。禅堂净巾屦,僧榻凉枕簟。
追寻旧游踪,历历皆可念。矢诗寓一哀,苦泪渍铅椠。
鄙夫拙生事,日晚儿号冬。白驹穿瓮牖,曲肱起犹慵。
懒惰百无营,有酒时复中。孰知廊庙具,征骖犯寒风。
行役岂不苦,王事不我容。劳佚虽有命,造物似不公。
仰羡冲天鹤,孤飞邈难从。赖有云外山,所至如迎逢。
是中有深意,高怀可默通。何当浮大白,一醉百念空。
阳进君子升,阴退小人伏。此理洞然明,不疑更何卜。
微和回根荄,馀光借草木。但看堂前梅,南枝已芬馥。
东斋况虚明,樽有荔枝绿。灯花不予欺,玉虫间金粟。
吾道行将伸,斯言可三复。
潘侯平生心,初不喜婚宦。中年又丧妻,二子尚幼丱。
孤灯秋梦寒,颇思美目盼。初时似不堪,既久亦习惯。
斯人天机深,坚壁却忧患。浊醪只独斟,布衣谁补绽。
岂不溉釜鬵,无人煮藜苋。买婢供使令,颇遭俗子讪。
北风吹枯桑,天寒岁云晏。人生不百年,一世如梦幻。
勿谓渊泉深,巨鱼亦可汕。何当呼蹇修,便可买羔雁。
中馈端有人,嫁娶岂难办。为君乞樊素,伴我老山涧。
竹林墙外梢,梅蕊檐前朵。万籁寂无声,夜阑耿灯火。
通守尘外姿,体道忘人我。邀客文字饮,麈风清四座。
酒酣诵新诗,老气激衰惰。公诗如天骥,逸韵谢缰锁。
小人窘驽足,十步常九跛。愿公勤鞭策,他年逢饭颗。
夜饮锦瑟傍,歌吹盈耳根。归闻窗外竹,摵摵风叶喧。
梦觉室生白,晓起欲填门。平地委璀璨,虚亭舞翩翻。
洒树轻复扬,触幔急且掀。望远恐连云,积厚疑压坤。
光动浮屋椽,影乱纷池盆。散漫迷大江,依稀认前村。
雀噤咮自束,鸦湿翅不鶱。把玩手欲龟,咀嚼舌必扪。
风党怒未解,火媒寒不温。檐有冰柱悬,门无屐齿痕。
游倦不访戴,愁多惟卧袁。何时天宇霁,炙背负晴暄。
王门若可拟,持以献至尊。
学道护心城,养生戒眉斧。静知世味薄,老惬野僧语。
散步给孤园,邀我会心侣。尘清不眯眼,境静可冰暑。
莲社宗远公,竹溪仰巢父。此道不异世,今人岂愧古。
当念贫时交,重勿弃如土。
雁云蜚兮鲤沉,高者可弋兮下可罾。龙沙之上足以忘机兮,于以观鱼鸟之情。
修眉浮空兮,鉴寒濑之澄凝,茹紫芝兮濯缨。逍遥乎龙沙之上兮,可乐者山水之情。
草芊芊兮垂柳阴阴,黄落兮霜寒露零。龙沙之上足以忘怀兮,于以观草木之情。
秋风兮月明,吹我衣裳兮照吾曲肱。逍遥乎龙沙之上兮,可乐者风月之情。
百夫逐鹿兮,失得之营心。有鹿兮虽竭蹶其何悲。
向知鹿不吾得兮,曾不如其已。不吾得则已兮,又何有于龙沙之君子也。
先生手种千竿竹,俨如壮士衣冠肃。林端结阁挹清风,阁上幽人峙双玉。
春风飞尽玄都花,秋霜半落平泉木。试傍池边访此君,雪虐风饕不改绿。
我有惠施书五车,不解子山愁万斛。何时一醉藉清影,更邀明月同君宿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