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离知不远,情至亦潸然。树引投京路,鸥随出浦船。
去程秋雨里,归梦晓霜前。亲旧如相问,卑栖似往年。
官满一身轻,悬车称野情。家传新政谱,坛续旧诗盟。
鸟倦飞还息,鸥驯妥不惊。翻惭形役者,驱逐尚营营。
自向钱塘住,相将廿载馀。息来诸妄断,老去万缘疏。
洗竹通幽径,搴藤补弊庐。时时得佳句,还向壁间书。
诸方游欲遍,栖息此山中。已悟法皆幻,定知身是空。
窗鸣蕉叶雨,帘捲枳花风。亦是耽閒者,清言喜暂同。
鳌背神山接绛霞,每瞻辰极想京华。祥烟色借宫城柳,湛露香浮御苑花。
天乐迥传双凤阙,云绥遥驻六龙车。明光奏技多如雨,应数王褒颂最佳。
冰魂雪态自娉婷,梦入东风感使星。春掩残香烟漠漠,曙分疏影月冥冥。
金虫焰短摇丝幔,宝鸭薰微袅钿屏。一枕幽情诗思窅,翠禽啁唽唤初醒。
谁弄参差管,声悲引恨长。夜深龙起听,明月满潇湘。
雨馀溪树凉,落日水清浅。浩歌归去来,心随楚云远。
自君之出矣,日日盼征鞍。思君如风烛,有泪不曾乾。
青楼连十里,珠薄上银钩。此中多乐事,郎从何处游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