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影下,琼屑糁香阶。红酒扶头寒拥被,朱唇呵手坐兜鞋。
风动绣帘开。
心忒小,细语半分明。夜月筵前曾送目,春风曲里旧知名。
今日喜逢迎。
飞琼底事下瑶池。妆成无限思。为寻春色到芳堤。
轻风吹欲飞。
垂柳弱,妒腰肢。齐纨素手携。人间难觅恁芳姿。相逢值得痴。
樾阴微,池草细。才说春来,打点伤春意。花暖昼长浑似醉。
没甚心情,镇日和衣睡。
到如今,思往事。江北江南,都是伤心地。几曲阑干频徙倚。
断尽柔肠,只在东风里。
臂红轻,眉黛浅。髻上春幡,两个人谁健。寂寞昼长幽梦短。
閒倚红楼,袖冷雕阑暖。
别情深,诗思倦。剩酒残脂,和泪浇花片。春色不教来小院。
谁捲珠帘,放入双飞燕。
帐冷楼空,怕愁病逢秋,独眠听雨。料没书来,不数遥天雁度。
梦里乍图幽会,怎轻放、彩云飞去。便枕儿、恁般僝僽,更望阿谁怜取。
当初尚作消魂语。到而今、有愁难赋。拚对着清樽黄菊,岁岁伤迟暮。
几点吴霜入鬓,浑不信、少年如许。最难禁无赖,五更风吹变,庭前绿树。
东君那肯留春住。水面飞花丝上絮。人生都是闷和愁,天意不离风共雨。
凄凉庭院恹恹暮。独自点灯楼上去。手将金枕细叮咛,今夜梦儿须好做。
人间那是无愁处。何况是、春归去。着意留春春不住。
莫教到得,明年今日,又说人虚度。
人生拚却愁如许。不肯叨叨向春诉。絮逐芳尘花逐雨。
春今如此,人今如此,毕竟谁辜负。
寂寂重门闭。镇黄昏、懒挑兰灺,半閒鸳被。万点潇潇无情雨,时向纱窗飞坠。
恰也似、伴人愁泪。谁说春宵非易得,怎浑如、秋夜难成寐。
无语处,暗憔悴。
天公料得无私意。想人间、昏昏晓晓,一般况味。可惜少年行乐事,大半输他梦里。
酒醒后、小楼遍倚。独自三更凝望久,但春山、烟树春江水。
离别恨,倩谁寄。
羞杀影儿成两。灯下暗垂罗帐。只为负情人,咒得双星不亮。
楼上。楼上。夜夜含愁凝望。
寒霞点鹜,冷雨啼蝉,砌下秋棠未落。纨扇初捐,罗衣乍怯,早晚凉生池阁。
幽怨谁堪托。渐裙罗过摺,鬓云慵掠。漫惆怅、故人倖薄,朱户青楼,音信辽廓。
三更梦天涯,湘水吴云,端然迷着。
拟倩征鸿寄问,翠管花笺,争奈字儿频错。一自别来,玉琴珠箔,都被暗尘封却。
秋意增萧索。叹依旧负我,花前深约。向此夜、枕边帐底,泪珠流尽,灯昏漏永,闻寒角。
好风明月空如昨。
冷雨欺人,夜深只向纱窗打。可怜瘦也。门外梨花谢。
侵晓临妆,眉黛无心画。还堪讶。谁家骄马。系在垂杨下。
梦回遥忆深闺夜。灯前懒把残妆卸。和泪唤鸦鬟。问他寒不寒。
强拈针线坐。欲睡如何可。风雨一声声。多应是五更。
一声叫过潇湘雁,好梦悠悠。好梦悠悠。人似梧桐不耐秋。
西风凛凛初长夜,何地无愁。何地无愁。月白霜寒莫倚楼。
碧阑干外,见无数杨花,随风飞雪。亭倚松岚,泉凝月户,此地曾经离别。
银烛照人孤寝,紫穗也羞双结。永夜冷,翠衾香断,桃笙怕贴。
心切。待尽把离情寄与,几度还羞说。雪藕欹云,朱樱唾玉,记是合欢时节。
冷落关山人去,梦也把侬抛撇。伤心处,又纱窗放晓,一声鶗鴂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