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读一卷经,暮读一卷书。一卷复一卷,三藏与五车。
儒释本不异,昧者自亲疏。昧者不足道,明者当何如。
寂不闻凤鸣,双耳聋已久。聿来丹山子,一旦惊户牖。
旧听歘我还,喜气薄牛斗。箫韶方九成,飞勿众禽后。
述德高堂在何许,述德高人欣可睹。彭州梦破知几年,遗爱远追曾大父。
至今民数旧邦君,每及吴公歌且舞。述而行之德莫穷,定可周流浃天宇。
谁令千里便归休,炯炯此心元自古。四百六十五甲子,貌若岩松傲风雨。
胸中何啻法界宽,普集尘沙诸佛祖。一如一切悉皆如,迥脱拘挛不踰矩。
从横肉眼讵能窥,但见鼻间常栩栩。只应高与老人星,长现升平瑞明主。
此芝初无根,生自孝诚里。孝哉本于诚,非缘利心起。
无芝非所怍,有芝非所喜。不期芝有无,秀出乃如此。
养志勤色难,送终极哀毁。既葬不忍归,结庐独留止。
孺慕秋复春,泪接九泉水。比邻或未知,天已知之矣。
因芝示邦人,邦人争赞美。会逢当路贤,荐此八行始。
韩范天下贤,褒贬不妄出。舌端有春秋,所与惟其实。
一举十五丧,富贵所难必。公孙贱且贫,兹事乃能毕。
心追古人高,迹付今人述。二老首形容,昭劝无终日。
伊予特后闻,叹恨颇自失。东望天山平,风松正萧瑟。
难弟难兄强氏子,太学声名耸多士。同时流辈久公卿,犹傍短檠业文史。
今年鉴拔贡辟廱,伯仲皆升从此起。集英春晓拱天临,龙头妙绝人间喜。
鸾台凤阁便腾骞,况乃吾乡有前比。
向来胸中宇宙宽,包尽华夷无复委。发为勋业助尧仁,肯令元凯常专美。
倘如不信视双芝,端不虚生漫黄紫。
一鸟飞从何处来,归去归去声声催。炉烟正自山阁起,天意俄从云路开。
三年至日阻为寿,万里膝下今当回。迎祥拜贶不胜喜,满引贺酒千百杯。
前身善财后老平,善知识处靡不到。十信生行回向地,等觉妙觉诸法门。
一法门中义一句,须弥聚笔海量墨。亘未来际力书写,未来可尽写不尽。
何况六位一切法,一一算谕莫能及。老平于此不思议,第三手把龟手笔。
一刹那间能事竟,一一微尘出经卷。三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。
龙树传持所未会,悉在而今轮字里。字字无增亦无减,四十二字谁举偈。
大宝莲花忽开敷,帝网重重清净土。十方三世佛菩萨,一时会集作證明。
弥勒辨说巧称扬,文殊师利欣按顶。日用纵横日日新,此身普贤身内现。
若人欲识老平身,即是毗卢无尽藏。
华严佛菩萨,悲智咸遍周。广开方便门,主伴互酬请。
于无言说中,说法无数量。我读诵思惟,获从信根入。
闇逢照世灯,病遇雪山药。无价大宝珠,衣内忽然得。
愿尽未来际,满足普贤行。一切导师前,一一兴供养。
一切众生前,一一作利益。持经继有人,悉冀同我愿。
牟尼净虚空,大慧舒光明。森然万象形,有目咸欣睹。
疑解二俱脱,一切本如如。一一楞伽山,演说修多罗。
稽首方便慈,功德无穷尽。我今如是了,是为报佛恩。
黄童妙音难可闻,若得三宫存玄丹。中有童子冥上玄,回紫抱黄入丹田。
闭塞三关握固停,三气右回九道明。恍惚之间至清灵,散化五形变万神。
千千百百自相连,共入太室璇玑门。三老同坐各有朋,高拱无为魂魄安。
玉笢金籥常完坚,内守坚固真之真。真人既至使六丁,内挟列月列宿陈。
物物不干泰而平,百二十年犹可还。使人长生升九天,上清紫霞虚皇前。
有才何事老青衫,十载低徊北斗南。肯伴雪髯千日醉,此心真与古人参。
今见故人今几年,年来风物尚依然。遥知闲望登临处,极目江山万里天。
作自我作,止自我止。莫被傍人,推倒扶起。
要识道乡去处,只在微尘里许。不立四至封疆,不问二仪寒暑。
日月常放光明,鸟兽率同歌舞。其俗无举无非,其民无喜无怒。
别是一种乾坤,全异九州风土。师旷倾耳莫闻,离娄拭目莫睹。
谁知有个冥蒙,踏着从来门户。入也不动脚跟,居也不记年所。
行住坐卧虚徐,色声香味愚鲁。偶然成矩成规,未尝为鼠为虎。
任他卜度纵横,迥脱机关取与。人间天上无明,可谓自今自古。
日转山亭寂寂,梦迷蝴蝶双双。何独渊明寄傲,吾今亦是南窗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