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渡逍遥发棹歌,东山迢递远相过。久离城市书邮少,一到松关话柄多。
秋入群峰皆苍莽,老于时事懒奔波。重阳不久留君住,犹有篱前菊数科。
匠斧樵斤逐日来,山中无恙是樗材。七旬共见浮生过,百岁同期笑口开。
贺客未酣青玉案,儿曹更进紫霞杯。因公丽藻添神思,月望诗瓢放几回。
明时轩冕亦非轻,川上鱼矶叠已成。老去行藏无别计,古来真率有同盟。
葵榴入座春光满,风雨连宵暑气清。花下谩劳歌管拂,白头无复少年情。
高凉幕使本才良,籍甚贤名表一方。幸遇柏台悬藻鉴,得从花县挹清光。
锋芒日露无盘错,号令风行有纪纲。已恨来迟翻去速,万家离思付甘棠。
割鸡试尽日纷纭,远借牛刀为处分。久旱适逢三日雨,大田同庆万家春。
高凉何处悬青旆,北极中天望采云。逾月邑人知恋德,庙廊何处不宜君。
芙蓉出水更清鲜,十里香风两岸船。未拟幕宾谁并驾,亦知流辈共推贤。
一方美锦还新制,万斛龙骧备远边。别后霜台需荐剡,鹏抟应候泬寥天。
世味投闲自解颐,橘林瓜圃信吾之。诗来古砚经频涤,雨歇荷衣及早披。
岂为习池多逸兴,亦知莲社有幽期。新蝉未觉繁双耳,喜信凉飙步履迟。
山寺鸣钟客赋诗,登高还忆去年时。秋光渐满十分候,野兴独无些子儿。
白酒似知供眺览,黄花若为遣衰迟。家童探报山中事,亦说风流少故知。
昔年登眺与君同,万丈挥毫洒碧峰。佳节偶为应内热,新篇连惠觉情浓。
名山到处多遗事,蜡屐何人识旧踪。野菊未枯重九在,秋风休惜鬓双蓬。
小算梅花不记年,花边长此共开筵。青青竹树吴中景,表表衣冠洛下贤。
谈笑底须誇末俗,遨游真可挟飞仙。山厨岂得愁供馔,圣主新加惠老钱。
承流宣化真能吏,雷厉风行信作家。三载贤劳书不忝,百年顾盼眼谁花。
闭门自折添栽柳,老圃犹存旧种瓜。持赠五云天上客,离筵无酒更须赊。
阴晴早已卜中秋,几日云霾此夕收。四壁荡光花影上,千门散蜡火星流。
杯觞我亦随时乐,歌管谁还恣夜游。可是太平元有象,老年过为少年愁。
朔风吹雨来溟溟,岂为元宵须送灯。百草定知寒不茁,三辰愁向暗中行。
梳头暖阁还呼炭,烧叶茶炉尚带冰。今日微阳弄光采,时来曝背近檐楹。
风雨前江骤晦冥,江船欲发夜笼灯。因循学道干时拙,辛苦携家逆浪行。
函丈从容还立雪,客毡清冷莫论冰。万间大庇非无志,官舍何嗟未栋楹。
一春行欲遍名山,春尽无诗却腼颜。好借光阴诗卷里,为传心事翠微间。
人于晚节尤多事,老解清游不等閒。今日七贤同此过,山人先为扫松关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