遥指烟霞认旧山,少年湖海白头还。黄金台上无知己,红蓼滩头有钓竿。
春雨落花闲梦觉,夕阳飞鸟醉吟看。凭君寄谢陶弘景,莫笑头颅未挂冠。
趣在岧峣若个峰,三生石上坐高舂。添铛煮茗僧分瀑,唤客题诗鹤在松。
文畅眼中无佛帜,老坡方外有辞锋。道人欲作周公梦,莫撞楼头夜午钟。
淡烟疏抹妙高峰,千树风涛落午舂。李贺诗囊三尺锦,朗师谈柄一枝松。
驱驰懒著劳生论,虚寂真知不露锋。参破风幡天欲暝,满楼烟雨数声钟。
凤巢回首隔高冈,掠树低飞羽翮凉。汉胄分封闻远使,楚累扶病喜教狂。
手谈不暇虚今雨,身事多违愧未行。东观旧知谁齿录,碧霄无路劫泥藏。
近依北斗献琅函,谏议今为大省参。敷纳旧声留辇下,疲癃新疏说江南。
莺花日暖星轺捷,鱼藻风清帝泽覃。怅别有人尊俎外,南冠萧索鬓䰐鬖。
芙蓉花底望青霄,老鹬横空彩凤遥。慵理槁梧翻旧谱,旋沽桑落试新瓢。
江门叠浪随风滚,山外浮岚向日消。鹤背有人应是我,五云谁在莫招要。
寒蛩声急换秋衣,回首王孙草色非。龙马河边占世治,鲈鱼江上起人归。
钟前漏在犹传点,梦里棋残未解围。犬马有怀消不得,柏台秋夜雨霏微。
影落疏梧玉鉴明,露虫寒雁各秋声。蹉跎尚觉孤怀壮,吟眺惟怜病骨清。
新酿百壶仪狄酒,旋调一味长公羹。眼前得失浑忘却,山鬼旁观笑不成。
逃墨无人最可哀,丹青随处梵王台。宁知洙泗千秋水,不杀乾坤一炬灾。
箕范庶徵留象数,杞人孤念寄烟灰。勉收老泪阶前立,夜看文昌与上台。
鱼梁无笱看鱼过,水碧溪清映短蓑。仰面半笼扪虱手,放声不和饭牛歌。
芦花月在江天迥,杨柳风来故旧多。莫道我无裨世教,利名喧处要詹何。
九月朔日冲飙强,楼头金铁声锵锵。骚人有赋写新景,游子无衣忆故乡。
乍冷不愁钟汗落,长吟惟厌庾尘扬。未应飘尽梧桐叶,留荫残枝宿凤凰。
河阳花发簇红云,莞尔牛刀却在君。琴鹤自应闲白昼,苞苴谁敢候黄昏。
故人年少留凫舄,老我时违想鹿门。未历山城听更鼓,篇诗凭写略温存。
一壶倾尽马蹄遥,贪看名山逐晚飙。处处禅房深贮月,源源泉窦暗通潮。
三千界上闲烟雨,二百年前旧市朝。欲涤尘襟飞瀑少,直攀星汉借天瓢。
公来吾病出门难,代简敲推句却悭。蟋蟀阶边争鹤瘦,神羊台下守株闲。
槁梧自合弹流水,信宿何忙忆旧山。此日诗坛看拜将,受降城下凯歌还。
百折秋江江水长,芙蓉堪集作新裳。连天草色终归腐,绝壑兰枯不改香。
三窟谁真高一枕,九歌吾欲和东皇。霜横风急啼鸦晚,笑倚台端柏树苍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