绮窗秋后易黄昏,睡鸭香销炭不温。短梦觉来空抱影,情丝划断尚留根。
凄凉阶藓迷行迹,狼籍罗衣污酒痕。最是吴江枫落夜,淡烟疏月总销魂。
检点清愁且闭关,不堪追忆旧云鬟。天留缺月抛残栉,铃语微风响佩环。
消息拼如瓶落井,飘零空见鸟还山。宓妃已化惊鸿影,蘅薄椒涂不可攀。
小诗枉复托香奁,竟夕相思转自嫌。九曲猩红萦亚字,双眉螺黛晕珠帘。
梦和烟草连天远,愁似风花带雨黏。忏绮心情谁解识,朝来空得睡恹恹。
风吹寒色下林于,独上山楼倦眼舒。戍垒高秋动笳鼓,故园经岁忆樵渔。
偶逢乡老倾三雅,安得残僧偈六如。板荡中原浑未省,可容浮海霸扶馀。
几社文章重九邱,还凭灏气障东流。招降肯堕阎陈节,临难还同郭李舟。
一夕星辰黯三泖,十朝俎豆足千秋。独怜近代贞风息,坐看中原王气收。
长亭岁暮迥销魂,如此荒寒类玉门。愁缕怕撩衰鬓影,华年难忆旧眉痕。
景催瘦马投孤店,云拥盘鸦落废村。自别乡关愁庾信,生平萧瑟漫评论。
望秋先自感离霜,况复凋零遍曲塘。垂老官军羁塞檄,税愁津吏发车箱。
独留雨雪嗟行役,无复风姿动帝王。陵谷变时词客尽,令人常忆果园坊。
相逢游子叹无衣,回首攀条往迹非。故国纤腰随日减,长途冷眼看人稀。
九边羌笛愁天远,十月乡心傍雁飞。休向都门问青琐,一般萧瑟与时违。
膏沐青丝剧可怜,为谁消瘦剩荒烟。未应南国春常在,自别西风力更绵。
大好光阴思去日,再逢华茂定明年。姑苏台略垂垂树,每忆飞花落酒边。
相公大节能千古,三百年来第一人。已是乔松贞晚岁,更教萱草茂长春。
胥江催送遗民老,续母还将旧德循。九载不知王氏腊,未应看作两朝身。
桐阴么凤翼翩翩,争得閒愁误少年。未得真成沙叱利,为谁留恨步非烟。
邺中铜雀葳蕤锁,洛下惊鸿杳渺川。闻道曹唐诗不恶,当时但赋小游仙。
饥来驱我未能闲,为避尘嚣转闭关。宫府谁完蔺氏璧,图书珍似郑家环。
晓寒和月还侵枕,秋梦如云懒著山。莽莽中原看不得,怕留姓氏在人间。
举目河山涕泗垂,尘污未肯浼元规。人间难著五君咏,家世宁忘十字碑。
乱后草荒愁却曲,病馀花事及将离。让王惠念朱云直,拟借霜翰一问之。
蓦地烟尘六合韬,直看苍莽走风涛。怒雷横海蛰龙出,噫气盘空退鹢高。
尽有壮怀堪起舞,更无静意托观濠。山中芳杜今萧瑟,几辈离忧托楚骚。
旷野平林画角哀,荒城日落暮潮回。音书塞下连天远,鼙鼓渔阳动地来。
顾我采芳陶令宅,几人仗剑李陵台。一从故主蒙尘后,撩乱江山付酒杯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